朱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朱字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朱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朱字是常用字;
◎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 姓。
详细字义
◎ 朱 zhū
〈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2) 同本义 [the tree with red core]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3) 指朱色的物品 [scarlet thing]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4)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词性变化
◎ 朱 zhū
〈形〉
(1)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vermilion;bright-red]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 朱
硃 zhū
〈名〉
(1) “朱砂”的简称[innabar]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2)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①][zhū]
[《廣韻》章俱切,平虞,章。]
(1)大红色。比绛色(深红色)浅,比赤色深。古代视为五色中红的正色。
(2)染成或涂成大红色。
(3)红色之物。指胭脂之类。
(4)红色之物。指红色印绶。
(5)红色之物。指红色官服。
(6)朱砂。
(7)指南方。古代以五色配属五方,朱色属南方。
(8)煮熟。参见“朱弦”。
(9)木名。
(10)通“珠”。参见“朱履客”。
(11)通“侏”。参见“朱儒”、“朱愚”。
(12)姓。
(13)“硃”的简体字。
[②][shū]
[《集韻》慵朱切,平虞,禪。]
见“朱2提”。
【卷六】【木部】
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章俱切
朱,树心红色的树。松柏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木”中间的“一”,表示在树的里面。
赤心木。松柏屬。朱本木名。引伸假借爲純赤之字。糸部曰。絑,純赤也。是其本字也。從木。一在其中。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識之。若本末非不可像者。於此知今本之非也。章俱切。古音在四部。又按此字解云赤心木。松柏屬。當廁於松樠檜樅柏之処。今本失其舊次。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貫。不當中骾以他物。葢淺人類居之。以傅會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說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朱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南北朝·沈约《咏芙蓉》
强整绣衾,独掩朱扉,枕簟为谁铺设。—— 宋朝·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宋朝·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宋朝·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朝·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宋朝·黄庭坚《登快阁》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宋朝·范成大《横塘》
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 宋朝·吴文英《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宋朝·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唐朝·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发音】bì wǎ zhū yán
【解释】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雕梁画栋,碧瓦朱檐。”
【发音】bì wǎ zhū méng
【解释】碧:青绿色;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出处】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发音】chéng zhū zhī xué
【解释】指 宋 代 程颢 、程颐 、 朱熹 的理学。《元史·儒学传一·赵复》:“北方知有 程 朱 之學,自 復 始。”参见“ 程朱學派 ”。
【发音】chéng zhū xué pai
【解释】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