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屠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屠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屠苏〕a.古书上说的一种草;b.草庵;c.古代一种酒名。◎ 姓。
详细字义
◎ 屠 tú
〈动〉
(1)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2) 同本义 [slaughter]
屠,刳也。——《说文》
屠,刳剥畜牲也。——《六书故》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樊哙列传》
进自屠羊。——《后汉书·何进传》
屠者朱亥。——《史记·魏公子列传》
鼓刀屠者。
(3) 又如:屠沽(杀猪卖酒);屠狗(杀狗;称操贱业的人);屠杀(屠宰杀戮);屠肆(肉铺,宰杀牲畜的地方);屠工(屠子,屠夫。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牛(以宰牛为职业的人)
(4) 大屠杀,残杀 [massacre]
何勤子屠母。——《楚辞·天问》。注:“裂剥也。”
今屠沛。——《汉书·高帝纪》。注:“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5) 又如:屠灭(残杀灭绝);屠烂(杀戳碎烂);屠剔(杀戮);屠尽(杀尽;摧毁);屠剿(诛杀剿灭);屠绝(灭绝);屠人(杀人);屠噬(残杀吞并);屠刘(屠杀);屠溃(因畏诛杀而溃逃);屠馘(屠杀);屠破(屠杀破坏);屠毒(杀害;毒害)
(6) 分裂 [separate]
屠裂天下。——《后汉书·仲长统传》
国孤国屠。——《逸周书》
词性变化
◎ 屠 tú
〈名〉
(1)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butcher]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
(2) 又如:屠沽小辈(屠夫和卖酒者一类的小人物);屠钓(屠夫与钓者);屠贩(屠夫与商贩);屠沽(屠夫与卖酒的人);屠牧(屠夫和牧人);屠儿(对屠户的蔑称)
(3) 古地名 [Tu town]。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韩侯出祖,出宿于 屠。——《诗·大雅·韩奕》
(4) 姓
[①][tú]
[《廣韻》同都切,平模,定。]
(1)宰杀(牲畜)。
(2)指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3)屠杀,杀戮;毁灭,毁坏。
(4)割裂;分裂。
(5)通“瘏”。病。
(6)用同“荼”。参见“屠毒”。
(7)姓。春秋时有屠击。见《左传·昭公十六年》。
[②][chú]
[《廣韻》直魚切,平魚,澄。]
休屠,地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北。西晋废。北魏复置。隋又废。
【卷八】【尸部】屠
刳也。从尸者聲。同都切
屠,宰杀剖切。字形采用“尸”作边旁,“者”是声旁。
刳也。刳,判也。从尸。者聲。同都切。五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屠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朝·陆游《除夜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朝·王安石《元日》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唐朝·元结《贼退示官吏》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近代·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发音】tú mén dà jiáo
【解释】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发音】tú lóng zhī jì
【解释】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出处】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发音】tú lóng zhī jì
【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发音】fàng xià tú dāo
【解释】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