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模字笔画有14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模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模字不是常用字;
◎ 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 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 特指“模范”:劳模。英模。
详细字义
◎ 模 mó
〈名〉
(1) (形声。从木,莫声。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2) 同本义 [model;pattern;standard]
模,法也。——《说文》。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缤乎其犹模绣也。——《书·大传》。注:“模所琢文章之范。”
授全模于梓匠。——左思《魏都赋》
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赵希鹄《洞天清录》
(3) 又如:模度(标准);模准(样板,规范);模宪(法则)
(4) 楷式,榜样。特指值得学习的先进人物 [example;ideal;model]
可为达士模。——左思《咏史》诗
(5) 又如:劳模;评模;模楷(模范,榜样);模则(楷模,准则);模表(模范,表率);模范(榜样,表率)
词性变化
◎ 模 mó
〈动〉
(1) 仿效,效法 [imitate]
彻书之金简,以身模之焉。——班固《汉武帝内传》
(2) 又如:模次(逐字仿效);模效(模仿效法);模放(模仿);模则(效法);模造(依样制造,塑造)
(3) 通“摹”。照原件描画,临摹 [copy;trace]
善隶书,特工模写。——《北史》
(4) 又如:模拓(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模刻(照原样摹写雕刻);模象(描绘形容);模画(照事物原貌描画);模碑(摹刻有图文的石碑);模传(模拓而传播);模样(描摹形状情态);模写(照原样描绘);模帖(照帖摹写);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5) 另见 mú
基本词义
◎ 模 mú
〈名〉
(1) 铸模,铸型 [mold]。如:字模;铜模
(2) 另见 mó
[①][mó]
[《廣韻》莫胡切,平模,明。]
亦作“撫2”。亦作“橅1”。
(1)法式;规范;标准。
(2)特指值得学习的先进人物。
(3)效法,仿效。
(4)照原件描画,临摹。
(5)规划,筹划。
(6)揣摩,体会。
(7)木名。
[②][mú]
[《廣韻》莫胡切,平模,明。]
“母3”的被通假字。
(1)模样,形状。
(2)模子。
【发音】guài mó guài yàng
【解释】形态奇怪。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龙老三你还不把那些衣服脱了,人看着怪模怪样!”
【发音】yǒu mó yǒu yàng
【解释】形容模仿得很像
【出处】老舍《柳屯的》:“她好像也和我同过学,有模有样地问我这个那个的。”
【发音】mó shān fàn shuǐ
【解释】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发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陈模( 中行, 宋泉州永春人),原名极,号可轩。宁宗庆元二年进士。除国子正。开禧初召试馆职,时议开边,执异论,谓王恢首谋之戮,不足以赎百万僵尸之冤。后通判镇江府,知梅州,多有惠政。改知汀州卒。有《经史管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