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模棱两可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2.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
3.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态度鲜明,决不能模棱两可。
4.对待原则问题要严肃认真,不苟且,不模棱两可。
5.这个是非题有模棱两可之嫌,难怪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6.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7.文章的主题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8.他们模棱两可的表态对市场没有任何好处。
9.凡是模棱两可的问题都要向同学或老师问清楚。
10.无论我说什么,老板都说好,模棱两可,让人无所适从。
【成语】: 模棱两可【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有的事不想让人知道,想糊弄过去。
比如你可以回答说,嗯。就够生活费了之类的话。 后面的就回答说,我在找工作,刚好听说 这里有个空位我就来了。
意思不明确,让人猜不透
模棱两可,本意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人处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困难与挫折,要深思熟虑,采纳多方建议,做出正确的选择!
切不可棉花耳朵,偏听偏信!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以致不必要的损失与麻烦缠身!那时才真是问你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在扑克牌中6和9字既像6又像9,所以是6或者是9。
“模棱两可非真意,仕宦原如踏薄冰。却嗟终究仍失手,眉州路上感怀兴。”这是元奔吟咏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苏味道的一首绝句。
武则天以高压政策为其簒唐改制的行为“保驾护航”,致使其执政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堪比秦朝、西晋等的极端专制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