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
  • 三纲五常的读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 三纲五常的繁体三綱五常
  • 三纲五常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三纲五常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三纲五常的年代古代成语
三纲五常的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三纲五常的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的用法

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的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用三纲五常造句

1.这股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2.随着“三纲五常”伦理意识的不断加强,汉代士大夫的忠君意识也有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3.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则其必然以家庭为纽带、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4.儒术是教化的原则,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核心内容。

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分别是指什么?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内容是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三纲五常简介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指压迫、束缚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四德虽然对古代妇女有重要意义,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结: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三纲五常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我们经常说的“三纲五常”其实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合成而来。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也要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所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历史上,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世界万物皆合于阴阳之道。

具体到父子、君臣和夫妻而言,君臣为一合,君为阳,而臣为阴;父子为一合,父为阳,子为阴;夫妻为一合,夫为阳,妻为阴。阴阳和合的思想自古有之,本来没有什么褒义和贬义,可是,董仲舒为了迎合当时官方统治的政治需要,硬要在阴阳之间分出贵贱高低来。

他的立场是:阳贵而阴贱,天数右(佑)阳而不右(佑)阴。意思是说,“阳”天经地义就应该凌驾于“阴”之上,而“阴”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作为“阳”的附庸而存在。

就这样,中国古代宝贵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到了董仲舒这里,最终蜕变成了“三纲五常”的僵化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哪三纲,哪五常?

五年级,学校有个活动。要每个班级抽几个人背诵三字经,然后可以在一个大型玩会上表演。要求是尽量背的多。

那时候为了能获得个名额,每天苦背三字经。三字经上有一段,简洁明了的讲解了三纲五常。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

纲常伦理,又有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举而目张。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古代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而古文今解,仍然是指导我们立于世的基石。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内容?

详细解释

1.三纲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3]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2.五常 (1)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可以取哪些名字
三纲五常的近义词
  • 【发音】qīng guī jiè lǜ
  • 【解释】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 【出处】《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三纲五常的反义词
  • 【发音】dà nì bù dào
  • 【解释】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