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如坐针毡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情不安。
1.孩子生病住院了,家长如坐针毡,一刻也不能平静。
2.他平日就畏惧老丈人,此刻面对面坐着,更是如坐针毡。
3.在这种应酬场合,我真是如坐针毡,一刻都待不住。
4.儿子离家出走了,一张字条也没留下,两口子捶胸顿足,如坐针毡。
5.自从儿子走失后,她终日如坐针毡,忧心忡忡。
6.我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如坐针毡。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能自持。
7.还是那句话,不论你们是谁,我们依旧要让你们自惭形秽,如坐针毡。我们要让所有的情话都黯然失色,我们要所有看似亲昵的举止都免软无力。不过与去年不同,这场剧更像是某种慢慢渗透和蔓延的毒素。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拷问和质疑你们的所谓的爱情。
8.他为贪污一案而如坐针毡。
9.学生们如坐针毡的聆听考试的成绩。
10.丽丽害怕妈妈发现她打碎了花瓶,坐在椅子上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说的是人的一种心态,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做了亏心事,总觉得忐忑不安。
或者是一个人在面临险境的时候,或者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心情总也平复不下来。总感觉心里像是揣着一只小兔子那样,心里七上八下的样子让一个人如坐针毡,总也安静不下来!
除了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之外,如什么的四字比喻词语还有:如虎添翼,如狼似虎,如期而至,如花似玉,如愿以偿,如履薄冰,如出一辙,如获至宝,如火如荼,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痴如醉,如鱼得水,如山似海,如饥似渴,如蚁附膻,如蝇逐臭,如泣如诉,如影随形,如饥似渴,如弃敝屣,如水投石,如胶似漆,如日中天等
“如坐针毡”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如坐针毡”所形容的就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那“如坐针毡”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主人翁又是谁呢?
“如坐针毡”是出自《晋书·杜锡传》,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从这不难看出,“如坐针毡”历史典故的主人翁就是太子中舍人杜锡。
杜锡,是西晋名将杜预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刻苦,得以成为了满腹经文的人物,因此长大后,颇有盛名。
杜锡曾在长沙王那里做过文学侍从,后来就调到愍怀太子那里,升为太子舍人。所谓的太子舍人,就是掌管处理太子宫中事务的官员。
这愍怀太子是谁呢?
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司马遹从小就很聪慧,很有其祖上司马懿的风范。司马衷继位后,他被立为太子。
但可惜的是,司马遹不是皇后贾南风之子,所以后来就受到了贾南风的迫害,结果,司马遹被废去太子之位,并贬为庶人。而到了公元300年,司马遹又遭到了杀害,当时他才23岁。
司马遹惨死,直到后来贾南风失势,司马遹才得以被追赐谥号为愍怀,并恢复太子的名位。
愍怀太子司马遹在小的时候,曾深受其祖父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
在司马遹五岁的时候,有一天皇宫内起火,这时司马遹就拉着祖父晋武帝司马炎到暗处。
司马炎就问司马遹:“为什么把我拉到暗处?”
司马遹回答说:“在仓促之时,应该防备突发变故,不能让明光照到皇上。”
司马炎一听,非同小可,想不到司马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境,所以就认为司马遹是一个奇才。
后来晋惠帝司马衷继位,立司马遹为太子。
司马遹虽然幼年聪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仅不像以前那样好学了,而且还尝尝胡闹,甚至还不尊敬师傅,重要的是,他变成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
这时作为太子舍人的杜锡,见到太子司马遹行事乖张,深为担忧,所以就常常的规劝太子。
杜锡本是好心规劝,但太子司马遹却不领情,反而觉得杜锡多事,所以对杜锡很不满。
司马遹为了惩罚杜锡,就让人在杜锡平常坐的毛毯上,暗中插了很多针。
杜锡不明就理,就坐了上去,顿时间,杜锡就被扎的一身血,弄的杜锡非常狼狈。
到了第二天,太子司马遹见到杜锡,就故意问:“你昨天怎么了?”
杜锡觉得很狼狈,也羞于开口,所以就说:“我昨天喝酒喝多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司马遹听了后,却不依不饶的说:“你平常那么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会做错事呢!”
杜锡一听,更加觉得羞愧狼狈的,也更让他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了。
后来,这个历史小时候,就演变成了如坐针毡。
如履薄冰:指在薄薄的冰面上走路,非常艰难,小心翼翼。泛指人在非常艰难的处境下生活。
如坐针毡:指像坐在铺满针子的毡子上,比喻那一刻处境难受,浑身不自在。
如鲠在喉:像鲠在喉咙里一样,说明一件事情憋着很难受,但却一直憋着不吐不快。
如坐针毡是心情忐忑不安,心神不宁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公司上班,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而工作岗位又没有人能代替他,实在走不开,这个时候他坐在公司里面就如坐针毡。
如履薄冰是担惊受怕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一件事情做得不是很完美,担心上级会指责他,甚至会辞退他故而心事重重,走路都不稳定,如履薄冰的
我的观点是,前两个词意差不多,最后一个,与前两个有明显的差异。
如坐针毡,是痛苦、难受、不堪忍受。前两者指所处环境危险,而必须小心谨慎应对。如坐针毡出 自《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
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
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