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幺办。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如之奈何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志大才疏, 好高骛远。总想做超人,但谁也超越不了。我要飞的更高,但从没有过翅膀。良言相劝:酲醒吧,现实很残酷。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这句话是曹操说的。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攻孙权,孙权率军拒敌,双方君主直接对话。孙权采用积极防御策略,利用水军的优势,将曹操顶在濡须口,获得了不错的战绩。曹操进退两难,处境很是尴尬。看到孙权军容齐整,感叹东吴君主选择得人,于是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对孙权评价非常高。
孙权并不是只会说“如之奈何”,不知题主是不是误会成了汉高祖刘邦?孙权坐领江东,继承孙策创下的基业,进取虽然不足,守成却是绰绰有余。曹操挟占领荆州的余威,顺势进攻江东,号称八十万是不可能,十来万是有的。而孙权并没有被吓倒,在一片投降声论中力排众议,坚决抵抗,以三万兵力联合刘备势力,成功击退曹操,气魄和胆略都是超强的。
曹操征服冀州、荆州,见过袁绍、刘表继承人的表现,孙权就显得极为突出了。如果说赤壁之战曹操还自我安慰是天气、疾病原因,让周郎白得了大名,但建安十八年曹操再次进攻,仍然奈何孙权不得,便不能不发自心底的佩服。曹操与孙坚曾同讨董卓,算是同一辈,孙权算是晚辈了。联想到自己选择世子的周折,发出这样的感叹便非常自然了。
孙权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在与曹魏的对抗中,虽然有时需要服软甚至称臣,但实质利益却不曾有什么损失。孙权在位期间,即使在老年有所昏聩的情况下, 在三国的斗争中也没吃过亏。
这次濡须口相持,还是孙权想办法打破僵局,给了曹操台阶下。附于书信背后的一句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让曹操非常有面子,很满意地说:“孙权不欺孤”,然后班师退兵。可见孙权不仅有大智慧,小聪明耍得也是挺溜的。
能够得到曹操这样高的评价,实际表现还非常抢眼,孙权怎么可能会是没什么本事的人物呢?
“惜而天意弄人,终究事与愿违,如之奈何”的意思是: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最终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又能怎么办呢?
原句为:“余毕生所求,不过穷尽偃术之途,以回护一人一城。惜而天意弄人,终究事与愿违,如之奈何。”意思是:我一生的追求,不过是竭尽全力使用偃术的途径,用来守护一个人一座城池。惜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最终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又能怎么办呢?
这句话出自《古剑奇谭2》中的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