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公字读什么,公字是什么意思

公字读什么,公字是什么意思

  • 公字的读音gōng
  • 公字的部首
  • 公字的笔画4画
  • 公字的构造上下结构
  • 公字的繁体字
公字适合起名用字吗

公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公字笔画有4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公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公字是常用字;

公字的基本解释

◎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 雄性的:公母。公畜。
◎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 姓。

公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gōng 
〈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表示相背,下面是“”(“”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2) 同本义 [just]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公正诚实)
(4) 共,共同 [common]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清· 黄宗羲《原君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公患(共同的忧患,共同的祸患);公拟(共同拟定);公律(公认的规律)
(6) 公共,公家,公众的。与“”相对 [public;collective]
汉之为 汉,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公中(公众;大伙儿;公家;公有的。引申为谁也不管的);公揖(向众人所作的一个揖礼);公本(公众的奏本);公欲(公众的欲望);公饯(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8) 属于国际间的问题 [international]。如:公海;公元;公尺,公里
(9) 雄的,雄性的 [male]。如:公畜
词性变化
gōng 
〈名〉
(1) 朝廷;国家 [the court;the state]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emperor]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official business]
被(借作“”,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duke]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 [highest-rank official]。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the revered Mr.]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六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父。又丈夫的父亲 [father;husband’s father]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 [male family dependent higher than oneself of two generations]。如:外公;舅公
(15) 通“”。劳绩,功绩 [meritorious service;achievement]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gōng 
〈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 [make known to;publish]。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gōng 
〈副〉
(1) 公然;公开地 [openly]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公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gōng]
[《廣韻》古紅切,平東,見。]
(1)公平;公正。
(2)公共;共同。
(3)朝廷;国家;公家。
(4)公事,政府或机关的工作。
(5)属于国际间的。
(6)不加隐蔽,毫无顾忌。
(7)犹公布。
(8)对亲属的称谓。
(9)对某些职业者的称谓。
(10)对平辈的敬称。
(11)上对下的敬称。
(12)对尊长的敬称。
(13)一般的敬称。
(14)称雄性动物。
(15)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直至清代仍沿用。
(16)东周时期,诸侯的通称。
(17)古代的最高官阶。
(18)通“”。功绩;功劳。
(19)姓。汉代有公俭。见《通志·氏族四》。

公字在古汉语字典的解释

公古汉语字典解释

gōng
〈形容词〉家的;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有害而或除之”
〈形容词〉;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 《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
〈副词〉然;开。《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 《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名词〉古代、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将战。”《邵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至于列士献诗。”
〈名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美?”《陈涉世家:“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之雅望,棨戟遥临。”
〈名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姥,及时相遣归。”
车】⒈兵车。⒉官车。⒊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车接待。
案】⒈官府的案牍。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案。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案小说”、“案戏”。

公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拼音:gōng ;
解释:【卷二】【八部】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古紅切

含公字的诗歌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宋朝·黄庭坚《送王郎》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唐朝·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宋朝·陈与义《春寒》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唐朝·温庭筠《拂舞词 / 公无渡河》

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宋朝·李好古《清平乐·瓜洲渡口》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唐朝·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宋朝·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宋朝·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含公字的成语

【发音】zhuān xīn xiàng gōng

【解释】一心为公,不怀私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发音】yǐ gōng miè sī

【解释】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发音】yǐ sī hài gōng

【解释】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出处】《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发音】yǐ sī fèi gōng

【解释】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含公字的历史名人

吕公著( ),吕公著:吕夷简之子,历官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迁为御史中丞,后独揽朝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柳公权( 诚悬, 唐朝京兆华原),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包胥公( 楚国),包胥公:楚大夫,楚国第一大将军,复楚忠臣,居上党,赞曰:时为,伍胥反楚,向秦乞师,不辞劳苦,忠义贯日,历代罕有,伟哉胥公,名传万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刘康公(前592---前544, ),刘康公:姬姓刘子国的第一任国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刘康公家族世代任东周卿士。

廖爽公( 魁三, ), 远祖廖爽公,字可挹,号西楼,五代后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拜丞相,进爵南阳郡开国侯,食邑衡山,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长子匡图,为楚天策府学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迁江西。又传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复回衡山,卜居龙溪一都, 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县,仕南唐,为都昌令,秩满挂冠归老衡岳。凝公生三子,长秉乾卜居耒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兴。秉乾子孙繁衍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

与公字同音的字
与公字同笔画的字
与公字同五行的字
与公字同部首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