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半字笔画有5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半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 喻很少:一星半点。
详细字义
◎ 半 bàn
〈形〉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half;semi-]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in the middle;halfway]。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partly;about half]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very little]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唐朝·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宋朝·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朝·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唐朝·李贺《雁门太守行》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宋朝·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朝·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朝·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朝·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唐朝·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朝·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发音】yī shí bàn shà
【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发音】yī xīng bàn diǎn
【解释】形容极少。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发音】yī diǎn bàn diǎn
【解释】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发音】yī bān bàn diǎn
【解释】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出处】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