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悲字笔画有12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悲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伤心,哀痛:悲哀。悲伤。悲怆。悲痛。悲切。悲惨。悲凉。悲愤。悲凄。悲恸。悲吟。悲壮。悲观。悲剧。乐极生悲。◎ 怜悯:悲天悯人。
详细字义
◎ 悲 bēi
〈形〉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grieved;sad]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doleful]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solemn and stirring]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 悲 bēi
〈动〉
(1) 眷念;怅望 [think of]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 悲 bēi
〈名〉
(1)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sad with feeling]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①][bēi]
[《廣韻》府眉切,平脂,幫。]
[《集韻》逋眉切,平脂,幫。]
(1)哀痛,伤心。
(2)悲壮,悲凉。
(3)谓悲感动人。
(4)思念;怅念。
(5)怜悯。
(6)佛教语。谓愿解他人痛苦之心。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唐朝·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唐朝·王勃《山中(山山黄叶飞)》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明朝·陈子龙《秋日杂感(行吟坐啸独悲秋)》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清朝·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朝·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宋朝·杨万里《秋凉晚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唐朝·孟云卿《寒食》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唐朝·温庭筠《商山早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朝·刘禹锡《秋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先秦·佚名《长歌行》
【发音】jiàn kū xīng bēi
【解释】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迟共疾,俺敢侍寻生替死,自古道见哭兴悲。”
【发音】zhuǎn bēi wéi xǐ
【解释】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发音】shuāng lù zhī bēi
【解释】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发音】fēng mù zhī bēi
【解释】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徐悲鸿( 江苏宜兴),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