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大慈大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有时用于讽刺。
1.我们绝不能对那些像猛兽一样的杀人犯大慈大悲。
2.谁不知道您老是大慈大悲的人?您老帮了我们,我们会感恩戴德的。
3.她总爱帮助别人,人人都说她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4.佛家以大慈大悲为本,普渡众生。
5.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6.罪不容诛的反义词是大慈大悲。
7.他再也不去实行改造罪犯的大慈大悲计划了.
8.仁惠者啊,博施者!求祢以祢的大慈大悲及祢的丰裕恩典,怜悯这篇书简的持有人吧。
9.感恩佛陀大慈大悲的爱,他生生世世来人间,任何地方有苦,他就化现成什麽身形去救度。
10.一个和尚仰天叹道:“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
大慈大悲的意思是要有慈悲之心,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好是坏,我们都要不吝啬自己的善,即使对方是个坏人,我们也要一视同仁,用善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能得到关心,从而弃恶从善,我们要不求回报,只愿他们保留善心,不违法乱纪。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教用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妙法莲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词目大慈大悲发音dàcídàbēi【解释】: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示例】:万望长老收录,~,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回【近义词】:大发慈悲、悲天悯人、与人为善、宽大为怀【反义词】:惨无人道、铁石心肠、灭绝人性、暴戾恣睢【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有时用于讽刺<<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云何名为大慈大悲。若于一切众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恼。是名菩萨大慈大悲。若生五道为诸众生。自舍己乐作如是念。
是诸众生堕在邪道我当安止令住正道。是名菩萨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当知声闻缘觉有慈有悲。无大慈大悲。那罗延。是故菩萨应当修满大慈大悲。说是大慈大悲法时。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言。
我等亦当住如文殊师利所说大慈大悲。八千菩萨得集一切福德三昧。八千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普度众生的意思就是,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教、道教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普度,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
成语发音: pǔ dù zhòng shēng
成语出处: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成语繁体: 普度众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大慈大悲猜生肖应该是生肖猴。因为大慈大悲是指僧人和出家人。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孙悟空,被唐僧收做大徒弟以后,就成了出家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跋山涉水,历经磨难,斩妖除魔,忠心耿耿地保护着唐僧,却还总被唐僧误解,最终还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