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刀字笔画有2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刀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刀字是常用字;
● 刀
dāo ㄉㄠˉ
◎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 姓。
详细字义
◎ 刀 dāo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 崔国辅《从军行》
(3)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knife]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knife money],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余刀布。——《荀子·荣辱》。注:“钱也。”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9) 通“舠”。小船 [boat]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10) 姓
词性变化
◎ 刀 dāo
〈量〉
通常以一百张(一百页)纸为一刀 [one hundred sheets of paper]。如:我买了两刀
[①][dāo]
[《廣韻》都牢切,平豪,端。]
亦作“釖1”。
(1)兵器名。
(2)泛指屠宰、砍削、切割用的工具。
(3)形状象刀的东西。
(4)剖析;宰杀。
(5)古代钱币名。以青铜制成,主要流行于战国时代的齐、燕、赵三国。分齐莒刀、尖首刀、明刀、钝首刀等种类,其上铸有文字。秦时废;西汉末,王莽一度仿制,旋废。
(6)通“舠”。小船。
(7)通“魛”。鱼名。
(8)通“刁”。参见“刀刀”、“刀斗”。
(9)量词。纸张的计量单位。通常以一百张为一刀。
(10)姓。汉有刀间。见《汉书·货殖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亦有此姓。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清朝·徐锡麟《出塞》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朝·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唐朝·西鄙人《哥舒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朝·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唐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朝·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宋朝·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唐朝·白居易《空闺怨》
【发音】liǎng lèi chā dāo
【解释】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敢于赴汤蹈火。
【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发音】liǎng miàn sān dāo
【解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发音】lín zhèn mó dāo
【解释】临:到;快要;阵: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阵势;这里指上阵打仗。枪:梭镖一类的兵器。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发音】mǎi dú mài dāo
【解释】犹言卖剑买牛。
【出处】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