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拔字笔画有8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拔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拔字不是常用字;
◎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 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详细字义
◎ 拔 bá
〈动〉
(1) (形声。从手,犮( 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pull out;pull 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seize;capture]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move]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①][bá]
[《廣韻》蒲八切,入黠,並。]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
亦作“抜1”。
(1)抽出;拽出。
(2)选取;提拔。
(3)超出;突起。
(4)攻取;攻伐。
(5)移易;动摇。
(6)脱离,摆脱。
(7)拯救;解救。
(8)辅助;扶持;扶植。
(9)回转;调转。
(10)拨开。
(11)裂开。参见“拔縫”。
(12)丢弃。参见“拔城”。
(13)分散。参见“拔摋”。
(14)舍止。
(15)吸出。
(16)尽。
(17)疾速;突然。参见“拔來報往”、“拔起”。
(18)箭的末端。
(19)通“跋”。践踏。
(20)通“跋”。见“拔扈”。
(21)通“跋”。见“拔涉”。
(22)通“茇”。参见“拔舍”。
[②][bèi]
[《集韻》蒲蓋切,去泰,並。]
[《集韻》蒲昧切,去隊,並。]
枝叶茂盛貌。
[③][fá]
[《廣韻》房越切,入月,奉。]
草名。
[④][bó]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
通“鈸1”。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唐朝·杜甫《后出塞五首》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唐朝·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汉朝·项羽《垓下歌》
【发音】bá dì yáo shān
【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发音】bá dì ér qǐ
【解释】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拔:动词,意思是陡然耸立。
【发音】bá zhái shàng shēng
【解释】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处】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4卷引《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发音】bá zhái fēi shēng
【解释】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参见“拔宅上升
【出处】语出《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熊三拔( Sabbathino de Ursis(1575-1620) 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三十四年来华传教善天文、历法随利玛窦习汉语,后助徐光启、李之藻译西方天文书籍,并测量北京经度,制造窥视天体仪器等四十四年廷臣奏请禁教,被逐至澳门有《简平仪说》、《泰西水法》、《表度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