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味字笔画有8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味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体会,研究:体味。耐人寻味。◎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味药。
详细字义
◎ 味 wèi
〈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taste]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food]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savor]。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one of sensual pleasure]。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tone]。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smell;odor]。如:茉莉花的香味
词性变化
◎ 味 wèi
〈动〉
(1) 辨别滋味;品尝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study]。如:味览(用心细览)
◎ 味 wèi
〈量〉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①][wèi]
[《廣韻》無沸切,去未,微。]
(1)物质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
(2)指物质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
(3)辨味;尝味。
(4)吃;进食。
(5)菜肴;食物。
(6)体味;体会。
(7)旨趣;意义。
(8)量词。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叫一味。有时亦用于菜肴。
(9)佛教语。六尘之一。
[②][mèi]
[《集韻》莫佩切,去隊,明。]
(1)光泽。
(2)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
【卷二】【口部】味
滋味也。从口未聲。無沸切
味,滋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未”作声旁。
滋味也。滋言多也。从口。未聲。無沸切。十五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味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宋朝·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宋朝·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宋朝·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宋朝·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 宋朝·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宋朝·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 宋朝·黄公度《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宋朝·王禹偁《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清朝·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宋朝·苏辙《(七言律诗)怀渑池寄子瞻兄》
【发音】wèi tóng jiáo cù
【解释】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出处】《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发音】wèi rú jiáo là
【解释】见“味同嚼蜡”。
【出处】《楞严经》第八卷:“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发音】wèi rú jī lèi
【解释】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发音】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
【解释】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