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墨守成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2.在人物画上,李滨声倾向于“墨守成规”,“我尽力按照实际的观察把它准确地描出来”。
3.墨守成规对一个学术研究者来说,是一个致命伤,因为无法突破旧规范,便无法创新。
4.在西班牙所有的移民群体当中,华人以其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抱残守阙的融入理念从而成为难以融入到西班牙社会中的移民群体之一。
5.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6.活动应当量力而锲而不舍,墨守成规,如慢跑、散步、广播操、太极拳均是较适宜的活动。
7.因为有着这样人格障碍的人工作时过于谨慎小心,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所以他们很少会提出标新立异的建议。
8.这不是什么证据,却让下面这种说法更有道理:打一开始,男人就墨守成规。
9.没有原则、没有规矩就无法统一意志,合力破敌;但墨守成规、不知权变,甚至削足适履,更会贻误战机。
10.后者将给法国带来的不是他人的钦佩,不是恐怖主义,不是憎恶,也不是墨守成规,而仅仅是怜悯。
墨守成规/释义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比喻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解释】: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三者都是贬义的。 因循守旧( yīn xún shǒu jiù):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出自 《汉书·循吏传序》。 墨守成规,亦作“ 墨守成法 ”。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固步自封,成语,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又做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坚持按原则制度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