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复句式;作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党派之争,国务院负责编制的国际事务预算必然受其牵累,对外援助的资金额度也将大幅跌落。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殃:灾祸。池鱼:护城河的鱼。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灭火,水被用完了,池中的鱼类也遭殃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愿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的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我们看待问题应该以“联系、全面、运动”的观点。
因为万物皆运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都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又有一个原因。正如佛教所信仰的“万物皆因果”。就好比这个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城门失火”,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怎么办?肯定是要灭火了,而且要快。俗话说远水不救近火,为了尽快的找到灭火的水源,只有就近取水,这就很容易联系到离城门最近的护城河了,护城河里的水被用来灭火,这样对于里面的鱼儿来说就不得不被“殃及”了。道理是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使池鱼和城门之火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物发生了关系。 相关介绍: 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的是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它的字面意思是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灭火,水被用完了,池中的鱼类也遭殃了。
资料:
【词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发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殃:使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例句】假如是个平凡的人,却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无端惹出许多是非。
【辨析】
现在人们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说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灭火,水用完了,鱼也死了。然而这一成语最初的出处与一位池姓人物有关。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辨惑》载:“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因池仲鱼的姓和字亦写为“池中鱼”,后人在流传这一事件时,就将名字理解成了“池里的鱼”。有池氏谱牒称,池仲鱼为池氏第49世孙。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逃走了之外(暂且不管它的逃走方式),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