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劳民伤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史载杨贵妃喜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2.开发撒哈拉大沙漠的结果是劳民伤财,一无所获。
3.进口了机器,却放着不用,烂成了废铁,真是劳民伤财。
4.这样无目的地干下去,真是劳民伤财,害人不浅。
5.各种工程都要坚持质量第一,不能再干劳民伤财的事了。
6.事情的本质是,探索太空本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效益,而苏联有的国力也在这场竞赛中渐渐消耗殆尽,同时美国人也因为拿不到回报失去了对太空的激情,世界各国人民也被吓呆了,太空梦就此作罢。
7.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纠纷,完全可以通过双方谈判解决,何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8.这项工程真是劳民伤财。
9.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10.各种工程都要坚持质量第不能再干劳民伤财的事了。
诸葛亮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应当高于军事家的谋略和手段。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就不仅是个出谋划策的张良般谋士,而且应当是管仲乐毅般王佐之才。
蜀汉是三国兵微将寡的最弱小之国,同魏吴相比,好比乡镇企业发达了,敢与国际大公司比肩而立,诸葛亮不拿出浑身手段和绝技,是难以抗衡的。
诸葛亮首先是精兵简政,带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先是安抚好边境,无后顾之忧后,五出祁山,北伐中原。
诸葛亮战略上坚持匡扶汉室的旗号,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政权宣战。战术上以攻为守,军事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拒敌于国门之外。这就是三国时代诸葛亮成为最耀眼的明星,都是积极进取丶以一统天下为己任。
三国时代,是秦汉大一统四百年来,第一次大分裂,是进入近百年的新战国时代,不过战国七雄分成了三国鼎立。在这一特殊年代,诸葛亮一反曹操丶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政,而继承发扬管仲辅助齐恒公"尊天子以攘外夷"的精神,坚持匡扶汉室丶重整山河的忠义观,才会以弱击强丶主动出击。
诸葛亮一生,承蒙刘皇叔三顾之隆恩,托孤之重任,鞠躬尽瘁丶死而后已,为兴复汉室战斗到了最后一息。他治理下的蜀国,政治清明,赏罚分明,是三国之中最受百姓爱戴的贤相。
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虽权势灼人,但仍保持清廉本色。刘禅曾轻信小人诬告,诸葛死后曾亲自到诸葛家中,除了后花园八百株高大挺抜的松树,几无所有。
成都明众自发地为诸葛公焚香祈祷,刘禅几年后才立武侯祠。香火至今旺盛。对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史家公认为天下忠义第一表。对于诸葛鞠躬尽瘁丶死而后已的忠义观,司马懿的孙子西晋皇帝司马炎却做出了很高评价。
在唐太宗,诸葛被选入十大武侯之列,与华夏十大军事家齐名,足以看出诸葛不仅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他是维护华夏大一统的忠义化身,而被后人所崇敬!诸葛亮的忠义和智慧,走入百姓千家万户,是深受民间喜爱的极少数的古代忠臣良将之一,永芳千秋!
高贵之人的孩子结婚,有下级、朋友、远亲近邻争先巩后的送红包、干杂事,操办之人可以当甩手长贵。普通百姓的孩子结婚,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操办,倾全家之财力想方设法办好婚礼争得体面,这不是劳民伤财,而是发扬美好传统的优秀中国人。
出师表中己经道出了原因,为了报先帝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古代读书人的节气,以修身治国平家安天下为己任。
提问真会问,政治、经济都拆开了来问。
看看古代的征伐之战,哪个不是劳民伤财,养兵用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战争的目的无非实现版图的统一、政权的存活、资源的掠夺。
刘备主仁义,是政治方面的,但不打仗灭了魏吴,坐等曹操孙权等人双手奉上?诸葛亮屡次北伐,劳民伤财,是为了实现一统,国力的悬殊拖得越久越不利。
当时的蜀国以川中之地对阵魏国近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力。不打仗的结果是等死;打仗的结果是找死,但找死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或有一线生机,比被动等死强多了。
谁对谁错?这又不是小孩子的世界,哪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不过战争是残酷的,总有人要牺牲。
在海上风险系数大,货物也不一定全是终点货,运河风险系数较小,中途卸货、增货方便,吃宿就更不用说啦,大大的繁荣两岸经济,古代贸易量小实用于内运河,现在贸易量巨大,紧靠运河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海上运货量大,大型码头吞吐量大,货物周转快!
诸葛亮军事内政一把抓,自己出去打还能有蒋琬费祎在后面打理,前期还有李严帮助运粮,问题不大,再说诸葛亮用兵厉害,除了街亭失败外几乎没有大的损失。再加上诸葛的德高望重,蜀国人民没有怨言。后期姜维在蒋琬费祎在位时没有全部兵权,也没有大的支援,蒋琬费祎死了以后内政没啥人才了,更不行,加上黄浩弄权,姜维都没有后期支援,只能回沓中屯田躲避,所以没办法,不好比!
感谢邀请。
首先这个问题看前半段还挺靠谱的,也反应了当时的客观事实。但是后半句不知是从何说起的了,尤其是说后世对汉武帝劳民伤财指责更是不太靠谱。
汉武帝当国,汉朝经过前面几任皇帝的休养生息,可谓府库丰盈,钱粮广有。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更是不堪忍受匈奴的巧取豪夺,打算消灭匈奴主力部队。于是训练军队,任用大将,经过多次战争以后,匈奴主力被大大消灭,并且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被迫西迁,一部分融合到汉朝民族中,匈奴这个游牧民族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能不说是汉武帝的贡献。
试想,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朝年年给匈奴上供,而且不断派公主去和亲,但是游牧民族的特点导致他们时不时就会出现生活物资困乏的情况,怎么办呢?那就抢汉朝边境吧。有人说,我们不是和亲了么?不是给你们上供了么?怎么还打我。那匈奴都揭不开锅了,不抢怎么活?所以匈奴对汉朝是该抢就抢,从不心慈手软。
汉武帝的爹和爷爷们都不得不忍了。但是汉武帝不愧一代雄主,他派遣卫青统领军队,让霍去病训练一支模仿匈奴骑兵的骑兵队伍,优先装备他们,这两个人也算给汉武帝争气,屡次击败匈奴,最后连匈奴的贵族都快被一网打尽了。
但是汉武帝连年的征战,确实也对当时的民众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如果这时候有人说他劳民伤财我倒是还信一些,但是经过汉武帝的征讨之后,匈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销声匿迹了,直到后来汉朝衰落,匈奴人口逐渐又繁殖起来,匈奴又猖獗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