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一知半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
1.我们在学习上要肯下苦功夫,不能抱只求一知半解的态度。
2.无论什么问题,他只搞个一知半解就止步了。
3.有关这个问题,我仍在了解中,目前还是一知半解。
4.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5.研究学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有穷源溯流的精神。
6.这问题没那么单纯,他一知半解地说明只会让人更加糊涂。
7.一知半解比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
8.这些题目都很难,尽管老师解说了半天,我还是一知半解。
9.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知半解是导致他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
10.他一再重复的错误在于对语法的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是形容词。形容一个人对事情只知其一,不知道全部,对事情的认识只知表面,没有通透。
应该是“似懂非懂”。似懂非懂,汉语成语,汉语拼音是sì dǒng fēi dǒng,意思是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成语出处,成语出处:清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成语例句,叶圣陶《得失》:“然而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教他们回讲往往讲不出来。”
分成两部分:1是全的;知半解,知的一半是口也就是0,所以答案加起来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