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1.这该要多大的勇气才敢迎娶未来的王,光凭这一点,阿尔托莉雅已经对他刮目相待,她一直都很赏识勇敢者。
2.所以玉麟虽是一员部将,倒常在主帅帐前仰首舒眉,论列是非,主帅也常常刮目相待。
3.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晚上愚兄在家设小宴,贤弟莫要推辞。
4.哼!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以为我就不会变强?怎么样,没胆量再打一场就直接认输好了!
5.话题有些大,打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6.话说这童子也当真了不得,小小年纪,与成名许多年的裴灵韵相斗多时,竟不落下风,无论今天他输赢与否,都让江湖人刮目相待。
7.刘动友善的朝他点了点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如果土狼敢来惹事的话,一定会让他付出承重的代价。
8.就是因为上次考得不好,我才卧薪尝胆了一个月,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嘛。
9.嘿嘿,那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过了三年了,咱能不有点变化嘛。
10.嗯,不错,你们就尽管期待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陈天都这次当真要一鸣惊人了!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翻译为: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
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是成语,是《孙权劝学》中的一句话。出自于宋代司马光的《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原作“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士在古时是对男子的美称,刮目就是擦拭眼睛,表示去掉老眼光。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一个人进步很快,要人们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人。
这个成语与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吕蒙有关。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吕蒙是他手下一员有名的大将,正是吕蒙最后设计打败了关羽,让关羽败走麦城。但最初的时候,吕蒙是一名只知练武的猛将,缺少计谋。因为他从小家里穷,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因为武艺高强逐渐成为吴国的大将。吕蒙成为大将后经常得到孙权的指点。有一天孙权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国家的栋梁,应该想方设法读点书增加你的学问和计谋才好。”吕蒙却回答说:“我军中事务太多,恐怕抽不出时间来读书。”孙权就开导他说:“我让你读书,不是想让你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只要求你抽时间多看点历史和兵法方面的书,增长计谋就行了。至于事务多,难道你比我的事务还多吗?历史上东汉光武帝在作战时还手不释卷,曹操也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自认为活到老,学到老。你为什么就不能勉力自己努力多学点呢?”听完孙权的劝导后,吕蒙开始发奋读书,进步很快。
过了一段时间,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去与吕蒙商量事情,发现他学问大长,自己常常被他问住,便赞道:“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知打打杀杀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着回答说:“一个人分别了三天,就应该对他人另眼看待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吴下阿蒙: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
阿蒙:即吕蒙,吴人极喜加“阿”字,至今依然如此。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白衣渡江智胜关羽而名扬天下。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贬义词
刮目相待:
刮目:擦擦眼.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擦眼,待,相看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于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孙权劝学》)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两个词在一起,指之前一个人缺乏才干,但经过努力改变自己,使人另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