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偏听偏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由于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而误大事者,历史不乏其例,我们可以以古为鉴,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2.领导干部不能偏听偏信,否则会贻误大事。
3.自古以来,做事要听各方意见,偏听偏信是不会做出公正的判断的。
4.偏听偏信,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的决策。
5.他一向偏听偏信,贵耳贱目,以致许多人都不愿意与他合作。
6.妈妈偏听偏信,没调查就批评我,花瓶不是我打碎的。
7.我们不是想和全世界作对,而是恨那些对媒体偏听偏信的人。
8.没有免费的午餐,永远不要偏听偏信个别的消息,而据此作出投资决定。
9.我们提倡闻人言而不可不察,反对偏听偏信,人云亦云.
10.不过,戒律堂也没有那么糊涂,这件事情不可能偏听偏信,只听杨勇的一面之词。
偏听偏信的生肖是龙(聋)。成语解释;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一般小班的孩子说的话不可信,因为这段时间的孩子很多话都是自己想象的,不是真实情况。尤其是不要诱导孩子说话,很多时候家长一诱导,孩子就会顺着家长的话头说下去了。
我女儿小班的时候,你问她话她一会儿会说这样,一会儿会说是那样,根本让你摸不着头脑。所以我一般都会多找几个孩子还有老师求证,才能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上了中班以后,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基本能够如实表达发生的情况了,面对家长诱惑性的提问,也能够说不是这样而是那样了。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回来告状,家长就需要严肃的对待了。
指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出处】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故事内容: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贤明皇帝。魏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偏听偏信,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就亡国。唐玄宗认为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