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自告奋勇是什么意思

自告奋勇
  • 自告奋勇的读音zì gào fèn yǒng
  • 自告奋勇的繁体自告奮勇
  • 自告奋勇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自告奋勇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 自告奋勇的年代近代成语
自告奋勇的解释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自告奋勇的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自告奋勇的用法

自告奋勇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自告奋勇的典故

  •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到西梁女国,从国王到臣民都引起一场骚动,为了换取公文,他们住进了驿堂,国王派女官来请他们师徒,说要与唐僧成亲。猪八戒抵御不了诱惑,就自告奋勇要留下成亲,被唐僧制止,他们用计骗取公文离开女儿国

用自告奋勇造句

1.告诉你,我祖母当年给人家当佣人就是为了我们不会再沦落到那地步。但现在瞧瞧你,校园毕业出来的新鲜人居然自告奋勇给人当保姆。

2.马超自告奋勇率军攻葭萌关,守关霍峻、孟达不敌,刘备自率张飞驰救。

3.在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监号里许多人都自告奋勇地说“交给我!”。

4.为了要使得父亲对达西先生更有好感,她又把他自告奋勇搭救丽迪雅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大为惊奇。

5.达奇自告奋勇开车送女朋友的儿子从佐治亚的寄宿学校回到芝加哥的家里过感恩节,丝毫没料到会变成一出流浪汉冒险记。

6.山西有一位青年书法家陈少卿先生,自告奋勇,愿意以恭正的小楷书写梅节先生的校本,并建议出成线装书。

7.有人得去把定时炸弹的雷管拆掉,否则全船人的性命难保。水手长自告奋勇去冒这个险。

8.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9.李翰林说完,见两个女子都没有意见,于是就欲起身施展轻功离开,却被游坦之拉住了,游坦之自知笨口拙舌留下也无用,因此自告奋勇的前去准备酒菜。

10.妞妞非常聪明,它会根据我们发出的指令坐下、趴下、站立、握手、行礼。它每次一看到我就缠着我,跟前跟后自告奋勇地充当我的小卫士。

自告奋勇什么意思?

“自告奋勇”表示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的意思。出自《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相。”郑振铎 《王榆》:“到结婚的那一天,人人都到礼堂去,没有肯在家里留守的,只有他却自告奋勇的说道:‘我在家里好了,你们都去。’” 巴金 《春》八:“ 觉新 却自告奋勇,说他愿意打风雨灯。” 近义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无所畏惧、锐意进取、马不停蹄、奋勇向前、毛遂自荐反义词: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缩手缩脚、畏缩不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踌躇不前、踌躇不安、谨小慎微扩展资料与自告奋勇相近的成语:

1、勇往直前出自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用作谓语、定语、状语。

2、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作谓语、定语;指勇敢地站出来。

3、无所畏惧一个中国汉语成语,意思是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南北朝时期,北魏发生内乱,董绍上书希望能统率三千瞎眼的巴人定能将叛军消灭,肃宗看了奏折问太监徐绍巴人是否瞎眼,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的豪言壮语,说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奋勇杀敌。肃宗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平叛。

4、锐意进取锐意进取是一个中国汉语成语,是指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锐意进取是典型的时代精神,全社会都应当大力宏扬,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呢?

自告奋勇就是以自己的勇气奋勇向前冲的意思。自告奋勇在青年,工作单位部队,遇到大灾大难面前自告奋勇舍身救人救财物,特别是消防队员首先就是一个危险工作,某地方大火烧雄猛为了灭火救人救财首先自告奋勇戴上面具拿起灭火水抢冲上去。

男生对女生说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女生非常热情。

自告奋勇可以取哪些名字
自告奋勇的近义词
  • 【发音】máo suí zì jiàn
  • 【解释】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自告奋勇的反义词
  • 【发音】wèi shǒ wèi wěi
  • 【解释】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