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涸辙之鲋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
1.总说人心难料,可惜他们都愚笨,宁愿涸辙之鲋,也不肯相忘江湖。
2.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涸辙之鲋假如没有三五升水得以活命,真等到调来南江水的时候,也只能在鱼干店里才能见到了。
4.涸辙之鲋相煦以湿相濡以沫曷不若相忘于江湖。
5.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6.我们在半梦半醒里完成了这个相濡以沫的吻,然后像涸辙之鲋一样躺在一起。只能让自己昏睡,只有这样才能停止我的思考,不占据我的感官,用全部的意识感觉他。
7.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也许,上天注定了她一生最值得怀念的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那三个月的押解之途!也许,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
8.就像冲泡着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似乎味觉已失去,一切都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有相同的痛处,涸辙之鲋,没有不彼此照顾的道理。
9.涸辙之鲋对“激西江之水”的大话空话,忿然作色说“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0.大胆鸟怪,你已是强弩之末,涸辙之鲋,何必苦苦挣扎,还是随我去天庭受审吧!
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至是无奈的。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够忘记的鱼,或许是最快乐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条鱼不能忘记呢? 对于人,对于感情或许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时是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无奈。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一种境界,或许更需要坦荡、淡泊的心境吧。 能够放弃,能够忘记,也是一种幸福。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一天上语文课,老师在讲“涸辙之鲋”这一成语时问我们知不知道另一个与此有关的成语。有一位同学说出了“相濡以沫”这个词,老师看上去很欣喜,向我们解释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接着她问我们知不知道下一句是什么,班上的同学都沉默着。我忘不了她拿着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随之而起的是班上女生小声的惊呼声。我们一直都认为“相濡以沫”便是“相濡以沫”,从来不知道这一个词后面竟跟着这么美的一个句子。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吧,让人能体悟到文化的美,这是与成绩、排名无关的一种对心灵的塑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含义:涸辙之鲋(hézhézhī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选自《庄子·外物》。寓意: 寓意比喻陷于困境、需要能解燃眉之急的人,讽刺达官贵人漠视穷人的苦难。新意:揭示以权谋私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原文译文: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向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