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3.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4.峦头理气互扣,举一反三,环环相接。
5.小明反应相当敏捷,只要老师教过的,他都能举一反三。
6.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7.歷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8.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9.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做到深根固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10.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这里的举指的是提出的意思
望好评谢谢
举一反三,这是一个成语,这就是告诉我们通过一件事情要多多的思考,看看以后的情况是什么。
举一反三,汉语成语,拼音是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出自《论语·述而》。
多读书读好书,多看一点口才养成的书,然后多参加一些辨识类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