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抱薪救火
  • 抱薪救火的读音bào xīn jiù huǒ
  • 抱薪救火的繁体抱薪捄火
  • 抱薪救火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抱薪救火的结构连动式成语
  • 抱薪救火的年代古代成语
抱薪救火的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抱薪救火的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抱薪救火的用法

抱薪救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抱薪救火的典故

  •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用抱薪救火造句

1.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2.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3.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我们不能太软弱,否则无异抱薪救火,只有招来更多的麻烦。

4.立委批评金钱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对方有所仗恃,当然予取予求了。

5.不可!如此一来便如同抱薪救火,火势愈织。

6.将鱼MM托付给李白照顾,只怕是抱薪救火

7.像这样用黄金去喂饱那些贪婪的饿狼和毒蛇,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8.惟郁结伤脾,气血枯槁者,误投则有抱薪救火之危。

9.哎!你这样对我,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灭。

10.青松子万万没想到这不但没达到效果,反而有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味道。

抱薪救火的主要内容?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厘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抱薪救火者不可冻毙?

是: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饮鸠止渴镜花水月缘木求鱼抱薪救火的意思是?

饮鸩止渴指喝毒酒来解渴。比喻不顾严重的后果,用有害的,不利于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镜花水月指镜中花,水中月,用来形容比较美好的事物。

缘木求鱼指用错误的方法追求原有的目的。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抱薪求火指用木柴来救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离目的越来越远,伤害、损失进一步扩大

抱薪救火是唯心主义吗?

唯心主义是指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决定客观,想问题做事情从主观出发,抱薪救火不是针对着火的事实,采取正确灭火方法,而是从主观出发,抱柴草救火是唯心主义

抱薪救火一句话梗概?

抱薪救火的读后感《抱薪救火》成语意思:抱着柴草去救火。故事内容:秦国攻打魏国,魏国的君主想割地求和。但魏国的谋士苏代不想割地求和,说这样做是抱薪救火,因为秦国太贪婪了,秦国的最终目标是把魏国完全归为已有,所以只要魏国土地没有割完,秦国就不会停止进犯。

抱薪救火可以取哪些名字
抱薪救火的近义词
  • 【发音】yǐn zhèn zhǐ kě
  • 【解释】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抱薪救火的反义词
  • 【发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释】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出处】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