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1.一定要牢记得道多助,这对你管理企业大有益处.
2.是吗,这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3.照你们汉人的话,这或许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
4.老王心说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连松井石根这个老王八蛋都帮我。
5.孟子曾经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这样做,就是想把石振强推到失道寡助那一边。
6.全都是因为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的原则。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天理的必然结果。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错必改乃真君子也。
9.得道多助笼人心,失道寡助百祸侵。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临天下,势在必得,天下王座,舍我其谁。
谢邀应答!
远的不说,我们仅以清•乾隆帝所云的“盖道者何?中之谓也!”为例,就可以断言“道即中”!
由此,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实就是“得中多助,失中寡助”的意思。
按照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逻辑,首当其冲的“道”就是在指“中”!
由于“中”即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中点,所谓“一”(线段)不过只是作为“点”的“中”水平移动的轨迹而已。(数学抽象)
因此,每当我们看到“道”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时,马上想到它就是我们一个中国的“中”就全有了。
当然,“中”就是古人眼里的“允执厥中”一一中庸、大中至正之道!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公平正义云云!
希望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简言之,得道多助,就是正义的事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非正义事业,必然失去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只有少数人支持。
【拼音】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解释〗道:道义道德;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道义,必定会陷入孤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