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符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符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符字不是常用字;
◎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 姓。
详细字义
◎ 符 fú
〈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tally]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omen]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incantations]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document]。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order;notice]。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ticket]。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spell]。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contract]。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symbol]。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husk]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词性变化
◎ 符 fú
〈动〉
(1) 符合;相同 [accord with]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①][fú]
[《廣韻》防無切,平虞,奉。]
(1)古代凭证符券、符节、符传等信物的总称。
(2)票证;单据。
(3)盖有官府印信的下行公文的一种。
(4)指拘票。
(5)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6)符合;相同。
(7)征兆。
(8)特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9)应验;效验。
(10)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11)符书;符箓。
(12)法度;法则。
(13)指效法。
(14)作物的横行。
(15)确实。
(16)表面的,外露的。参见“符采”。
(17)符号。
(18)通“孚”。参见“符甲”。
(19)通“苻”。草名。
(20)通“柎”。草木子房。
(21)姓。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朝·陆游《除夜雪》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宋朝·苏轼《浣溪沙·端午》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朝·王安石《元日》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唐朝·元结《贼退示官吏》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宋朝·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宋朝·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唐朝·殷尧藩《端午日》
【发音】hù shēn fú
【解释】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发音】fén fú pò xǐ
【解释】烧毁信符,打碎玉印。意思是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信符,打碎玉印,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
【出处】《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发音】huà fú niàn zhòu
【解释】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出处】瞿秋白《乱弹 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发音】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解释】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沈德符(1578—1642, 虎臣, 明浙江嘉兴人),字景倩,一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近搜博览,于两宋以来史乘别集故家旧事,多能明其本末。自幼随祖、及父居京师,习闻国家故事,且及见嘉靖以来名人献老。中年南返,撰《万历野获编》,上至朝廷故事,下至民间风俗,无不涉及。另有《秦金始末》、《飞凫语略》、《顾曲杂言》、《敝帚轩剩语》、《青权堂集》。
莫休符( 唐人),昭宗光化中官检校左散骑常侍,守融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有《桂林风土记》
王符(约85—162, 节信, 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好学,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平生不仕,著书为业,讥评时政,有《潜夫论》三十余篇,为当时著名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