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即字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即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靠近:不即不离。◎ 到,开始从事:即位。
详细字义
◎ 即 jí
〈动〉
(1)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 同本义 [come near to eat]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3)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approach;be near]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又如:若即若离
(5) 登上;走上 [ascend]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6)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词性变化
◎ 即 jí
(1) 虽然 [though; although]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2) 假若 [if]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 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即使 [even if]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谋单于。——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即或
(5) 同“则”。那就 [then]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 即 jí
〈介〉
(1)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while]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3) 当 [as]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 谢朓《赋贫民田》
(4)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 即 jí
〈副〉
(1) 一…就 [as soon as]。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2) 随之立刻就 [then]。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3) 立刻,当即 [at once]
王即临之。——晋· 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4)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5) 那就是说,那就是 [that is;namely]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即是
◎ 即 jí
〈名〉
(1) 目前,现在 [at present]。如:即目(眼前所见);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 今,当天 [today]。如:即今(如今);即目(如今)
(3) 烛头烬 [cinder]
左手执烛,右手折即。——《管子》
(4) 姓
[①][jí]
[《廣韻》子力切,入職,精。]
亦作“卽1”。“皍1”的今字。
(1)就食。
(2)就;接近;靠近。
(3)至,到。
(4)乘;登。
(5)寻求。
(6)迎合;符合。
(7)依附;附着。
(8)按照;依据。
(9)就是。
(10)指当时,当天。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时间。
(11)连词。假若。
(12)连词。尽管;即使。
(13)连词。则。
(14)介词。当。
(15)介词。就在。
(16)副词。便;就。
(17)副词。特;只。
(18)烛头之烬。
(19)通“蝍”。参见“即且”。
(20)古代法律术语。
(21)姓。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唐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宋朝·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唐朝·栖蟾《送迁客》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唐朝·杜甫《狂夫》
【发音】jí xiǎo jiàn dà
【解释】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出处】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发音】jí xīn shì fó
【解释】佛:佛陀。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七卷:“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
【发音】jí jǐng shēng qíng
【解释】指由眼前景象触发某种情绪、感想
【出处】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发音】jí wēn tīng lì
【解释】《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出处】《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