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借字笔画有10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借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题发挥。◎ 依靠:凭借。借势。
详细字义
◎ 借 jiè
〈动〉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borrow]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lend]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help]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词性变化
◎ 借
藉 jiè
〈动〉
(1) 假托;借口 [use as a pretext]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rely on]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 借
藉 jiè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if]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①][jiè]
[《廣韻》子夜切,去禡,精。]
[《廣韻》資昔切,入昔,精。]
(1)暂时取用别人提供的钱物,指借入。
(2)引申指乞求。
(3)将自己的钱物暂时供人使用。指借出。
(4)拿;取。
(5)得到,达到。
(6)凭借;利用。
(7)使用。
(8)低品之官因事势需要暂时使用高品之官阶。
(9)勾结。
(10)给予,授予。
(11)帮助,照顾。
(12)勉励,推许。
(13)怜惜。
(14)宽容。
(15)假托。参见“借故”、“借端”。
(16)连词。假如。表假设。
(17)连词。即使。表让步。
(18)指借职。
(19)“藉”的简化字。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先秦·佚名《送别诗》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宋朝·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清朝·李方膺《题画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杜牧《清明》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宋朝·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宋朝·史达祖《解佩令·人行花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宋朝·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宋朝·蒋捷《虞美人·梳楼》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明朝·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唐朝·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发音】jiè gǔ fěng jīn
【解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发音】jiè pō xià lǘ
【解释】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出处】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发音】jiè kè bào chóu
【解释】帮助别人报仇。
【出处】《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发音】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解释】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