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考字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考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考字不是常用字;
◎ 试验,测验:考试。考查。
◎ 检查,查核:考察。考勤。稽考。考核。
◎ 推求,研究:考古。考据。考订。考证。
◎ 老,年纪大:寿考。
◎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先考。如丧考妣。
◎ 击,敲:“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详细字义
◎ 考 kǎo
〈形〉
(1) (形声。从老省,丂( kǎo )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aged]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词性变化
◎ 考 kǎo
〈名〉
(1) 去世的父亲 [deceased father]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 考 kǎo
〈动〉
(1) 假借为“攷”。敲,击[strike;beat]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torture]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exaime;check]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inspect;check]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complete;build up]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①][kǎo]
[《廣韻》苦浩切,上晧,溪。]
“攷1”的今字。“槁3”的被通假字。
(1)老;寿。
(2)对死去的父亲的称呼。《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公羊传·隐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何休注:“生稱父,死稱考。”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按,古代,父生亦称考。《易·蛊》:“幹父之蠱,意承考也。”孔颖达疏:“對文,父没稱考;若散而言之,生亦稱考。”《尔雅·释亲》:“父爲考,母爲妣。”郭璞注引《尚书》:“大傷厥考心”、“如喪考妣”,以为考妣“非死生之異稱”。一说,自父以上皆称考。见清朱彬《经传考证·毛诗下》。
(3)成就;成全。
(4)完成;制成。
(5)古代宫庙落成时始祭庙主的一种仪式。后泛指建筑物完工。
(6)迎致。
(7)登升。参见“考降”。
(8)终极。
(9)省察;察考。
(10)研求。
(11)配合。
(12)敲;击。
(13)弹劾;纠举。
(14)按问;刑讯。
(15)旧时考核官吏的成绩曰“考”;其考语亦曰“考”。
(16)主考;考试。
(17)史体的一种。
(18)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19)通“巧”。
(20)通“簋”。古代祭祀祖先的彝器。
【发音】jiǔ jīng kǎo yàn
【解释】经过长久的考查验证
【出处】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斗争的实践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立场坚定的革命领导阶级。”
【发音】lì lì kě kǎo
【解释】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据所在。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卜子夏为修文郎,郭璞为水仙伯,陶弘景为蓬莱都水监,李长吉召撰白玉楼记,皆历历可考,不能尽数。”
【发音】rú sàng kǎo bǐ
【解释】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发音】zhāng wǎng kǎo lái
【解释】谓彰明往事,考察未来。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
【出处】语本《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孔颖达疏:“往事必载,是彰往也;来事豫占,是察来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来,观察来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