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壶字笔画有10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壶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壶字不是常用字;
◎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 姓。
详细字义
◎ 壶
壺 hú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 同本义 [pot;kettle;bottle]。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炉上有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壶瓶(盛酒器);壶滥(又名壶鉴。器皿的名称);壶尊(古代盛酒器);壶芦(指茶壶或酒壶)
(4) 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water clock;hourglass]
狄人出壶。——《礼记·丧大记》。注:“漏水之器也。
(5)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6) 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vase]
投壶。壶脰脩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脩五寸。——《大戴礼记》
(7) 又如:壶矢(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壶飧(用壶盛水泡饭)
(8) 通“瓠”。瓠瓜,也叫葫芦 [bottle gourd]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
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淮南子·说林》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
(9) 又如: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①][hú]
[《廣韻》户吴切,平模,匣。]
亦作“壷1”。“壶1”的繁体字。
(1)容器名。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壶;商周时代的铜壶往往有盖;到汉代,方形的叫“钫”,圆形的叫“钟”。古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后多为液体盛器,如茶壶、酒壶;也指某些固体物质的盛器,如冰壶、鼻烟壶。现代除陶瓷、金属制品外,尚有塑料、橡胶等制品。
(2)古代盛箭的鞘袋称箭壶。
(3)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4)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5)古代一种瓦鼓,敲击以驱水虫。
(6)通“胡”。大。参见“壺蠭”。
(7)通“瓠”。葫芦。
(8)姓。汉有壶遂。见《汉书·司马迁传》。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四》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唐朝·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唐朝·李白《九日》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唐朝·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宋朝·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宋朝·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朝·罗隐《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唐朝·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唐朝·李白《(七言古诗)乌栖曲》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唐朝·骆宾王《送别(寒更承夜永)》
【发音】qiān jīn yī hú
【解释】壶:通“瓠”,葫芦。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出处】清·钱谦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以千金一壶之身,当大厦一木之任。”
【发音】hú zhōng tiān dì
【解释】指道家的生活。
【出处】元 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发音】hú zhōng rì yuè
【解释】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出处】唐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发音】hú tiān rì yuè
【解释】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