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字五行属性是“水”,适合生辰八字缺水的孩子起名使用;
逢字笔画有10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逢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逢字是常用字;
◎ 遇到:逢遇。久别重逢。逢凶化吉。狭路相逢。
◎ 迎合,巴结:逢迎。逢君之恶。
◎ 姓。
详细字义
◎ 逢 féng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 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2) 同本义 [meet;come upon]
逢,遇也。——《说文》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左传·宣公三年》
而亲以逢殆。——《楚辞·天问》
(3)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时刻);逢会(遇到时机;相会,会合);逢场(遇到或到达某场合);逢晤(当面相遇)
(5) 迎,迎接 [meet face to face]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国语·周语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恶。——《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唐· 王维《与卢象集朱家》
(6) 迎合 [pander to]
逢君之恶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7)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恶导非(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词性变化
◎ 逢 féng
〈形〉
(1) 大的 [big]
子孙其逢。——《书·洪范》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礼记·儒行》
(2) 又如:逢掖(宽大的衣袖);逢长(久长);逢衣(古时儒者所穿的一种宽袖衣)
(3) 通“丰”( fēng)
(4) 壮大,茂盛 [strengthen;lush]
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书·洪范》
(5) 又如:逢昌(壮大昌盛)
(6) 宽大 [loose]
逢衣浅带,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 逢 féng
〈名〉
通“烽”。烽火。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 [signal fire]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汉书·司马相如传》
[①][féng]
[《廣韻》符容切,平鍾,奉。]
(1)遇到;遇见。
(2)逢迎;迎合。
(3)占卜。
(4)大,与小相对。
(5)通“麷”。炒熟或煮熟的麦粒。
(6)通“蜂”。
(7)通“烽”。参见“逢涌”。
[②][péng]
[《集韻》蒲蒙切,平東,並。]
见“逢2逢”。
[③][páng]
[《廣韻》薄江切,平江,並。]
姓。古有逢蒙。见《孟子·离娄下》。
【卷二】【辵部】逢
遇也。从辵峯省聲。符容切
逢,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用省略了“山”的“峯”作声旁。
遇也。見釋詁。从辵。夆聲。符容切。九部。按夆,啎也。啎,逆也。此形聲包會意。各本改爲峯省聲。誤。說文本無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逢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宋朝·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朝·刘禹锡《秋词》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朝·李白《清平调·其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唐朝·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唐朝·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唐朝·元结《贼退示官吏》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唐朝·卢纶《晚次鄂州》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唐朝·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发音】jiù yǔ chóng féng
【解释】老朋友又相遇了。
【出处】清 尹会一《与王罕皆太史》:“比想旧雨重逢,促膝谈心,亦大兄闲居之一快也。”
【发音】shí bù kě féng
【解释】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出处】《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发音】àn shì féng dēng
【解释】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发音】qū yì féng yíng
【解释】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出处】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孙奇逢(1584——1675, 启泰, 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 又字钟元。明万历举人。明末清初,屡被荐征皆不入仕,先后居易州五峰山、夏峰等地。学术原以陆象山、王阳明为宗,主张慎独,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著有《读易大旨》五卷,《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康熙十四年卒。道光八年,从祀文庙。
方逢辰(1221—1291, 君锡, 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叶逢春,中国内陆青年演员,自出道以来一直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假如我有超能力》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