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箸字笔画有14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箸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古同“著”,明显。
详细字义
◎ 箸
筯 zhù
〈名〉
(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
亦辍箸曰。
(3) 又
独一箸间。
(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词性变化
◎ 箸 zhù
〈动〉
(1)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①][zhù]
[《廣韻》遟倨切,去御,澄。]
亦作“櫡1”。
筷子。
[②][zhù]
[《廣韻》陟慮切,去御,知。]
同“著1”。
(1)显明。
(2)撰述;写作。
[③][zhuó]
[《集韻》陟略切,入藥,知。]
同“著4”。
(1)附着。
(2)穿着。
【卷五】【竹部】箸
飯攲也。从竹者聲。陟慮切。又,遟倨切
箸,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者”作声旁。
飯㩻也。㩻各本作攲。支部攲,持去也。危部㩻,䧢也。㩻者傾側意。箸必傾側用之。故曰飯㩻。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古亦當作㩻器也。箸,曲禮謂之梜。假借爲箸落,爲箸明。古無去入之別。字亦不从艸也。从竹。者聲。陟慮切。又遟倨切。五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箸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唐朝·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发音】lín shí fèi zhù
【解释】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宁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
【发音】jiè zhù dài chóu
【解释】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发音】zhāng liáng jiè zhù
【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发音】zhàn lì shī zhù
【解释】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