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字五行属性是“木”,适合生辰八字缺木的孩子起名使用;
遇字笔画有12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遇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遇字是常用字;
◎ 相逢,会面,碰到:遇到。遇见。遇事。奇遇。遭遇。境遇。
◎ 机会:机遇。际遇。知遇。
◎ 对待,款待:待遇。冷遇。
◎ 姓。
详细字义
◎ 遇 yù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禺( yù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 同本义 [meet;encounter]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suffer;sustain]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treat;entertain]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face]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meet and get along well]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contact;touch]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词性变化
◎ 遇 yù
〈名〉
(1) 际遇;机会 [chance;opportunity]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salary]。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①][yù]
[《廣韻》牛具切,去遇,疑。]
(1)相逢;不期而会。
(2)遭受;遇到。
(3)遇合。投合。
(4)求得;得到。
(5)得志;见赏。
(6)际遇;机会。
(7)抵当;对付。
(8)指交战。
(9)对待。
(10)礼遇;恩遇。
(11)谓诸侯冬时朝王。
(12)交合。
(13)通“愚”。愚笨。
(14)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与宁阳之间。
(15)姓。汉有遇沖。见《广韵·去遇》引《风俗通》。
[②][yóng]
[《集韻》魚容切,平鍾,疑。]
曲遇,古地名。
[③][ǒu]
[《字彙補》五口切]
同“偶1”。
(1)相对。
(2)偶然。
【卷二】【辵部】遇
逢也。从辵禺聲。牛具切〖注〗????,古文遇。
遇,意外相逢。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禺”作声旁。
逢也。从辵。禺聲。牛具切。古音在四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遇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宋朝·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宋朝·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宋朝·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唐朝·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宋朝·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唐朝·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 宋朝·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唐朝·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宋朝·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发音】tā xiāng yù gù zhī
【解释】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发音】jiàng yù zuò jiā
【解释】匠:工匠;作家:行家。工匠碰到行家。比喻双方本领相当
【出处】元·无名氏《定时捉将》:“今日棋逢对手,匠遇作家也,你是好武艺为魁,我和你再战几百合。”
【发音】shí nián jiǔ bù yù
【解释】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发音】qiān zǎi yī yù
【解释】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东观汉记 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常遇春(1355年, 伯仁, 安徽怀远),常遇春:字伯仁,安徽怀远人,汉族,明代名将。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