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摘字笔画有14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摘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采取,拿下: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 选取: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
◎ 借:摘兑。东摘西借。
详细字义
◎ 摘 zhāi
〈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 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2) 同本义 [pick;pluck;take off ]
摘,摭果树实也。——《说文》
摘,取也。——《广雅》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新唐书·承天皇帝传》
以摘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摘而藏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摘胆剜心(形容杀人者的凶残);摘肩儿(摘下肩上的担子);摘青(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摘瓜抱蔓(喻一扫而空);摘桃子(比喻坐享其成);摘棉花;摘苹果
(4) 除去,去掉 [remove]
过了三天再不去,叫人来摘门下瓦。——《儒林外史》
(5) 又如:把灯泡摘下来;摘帽(脱下帽子);摘头(除去头上首饰);摘不开(摆脱不了)
(6) 摘录 [take passages]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 李贺《南国》
(7) 又如:摘句(摘录文章诗歌之句);摘钞(择要抄录);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 调拨 [allocate]。如:摘那(调拨);摘拨(调派)
(9) 〈方〉∶借 [borrow]。如:摘了几个钱救急;摘钱(因急用而临时告借)
[①][zhāi]
[《廣韻》陟革切,入麥,知。]
亦作“擿3”。
(1)用手指采下或取下。
(2)指用手轻拉。
(3)除去,去掉。
(4)选取;抽取。
(5)指摘要。
(6)指摘,责备。
(7)借贷。参见“摘借”。
(8)信服。参见“摘伏”。
[②][tì]
[《廣韻》他歷切,入錫,透。]
(1)发,开发。
(2)揭发。
(3)扰乱。
(4)用手指拨弄弦索乐器。
(5)剔,挑。
[③][zhì]
即搔头。妇女首饰的一种。
【卷十二】【手部】摘
拓果樹實也。从手啻聲。一曰指近之也。他歴切。又,竹戹切〖注〗臣鉉等曰:當从適省乃得聲。
摘,敲打棵树上的果子。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啻”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摘”是靠近的意思。
拓果樹實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樹實者,有果之樹之實也。拓之,謂之摘。引申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與擿音義殊。从手。啻聲。他歷切。又竹歷切。按竹歷切,是也。他歷則爲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歷。今本改竹厄,以同廣韵。一曰指近之也。別一義。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摘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唐朝·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唐朝·李白《夜宿山寺》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宋朝·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宋朝·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唐朝·元稹《离思五首》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唐朝·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敏 《初夏游张园》
【发音】fā jiān zhāi fú
【解释】同“ 發姦擿伏 ”。《魏书·良吏传·宋世景》:“民間之事,巨細必知,發姦摘伏,有若神明。”《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颐》:“又發姦摘伏,有若神明。”
【发音】fā jiān zhāi fù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发音】fā jiān zhāi yǐn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发音】fā zhāi jiān yǐn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