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字五行属性是“土”,适合生辰八字缺土的孩子起名使用;
偃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偃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停止:偃息。偃武修文。◎ 古同“堰”,堤坝。
详细字义
◎ 偃 yǎn
〈动〉
(1) (形声。从人,匽( yàn)声。本义:仰卧;仰)
(2) 同本义 [fall in ones back;lay down]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3)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4) 通“匽”。停止;停息 [cease;stop]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国语·吴语》
盗贼皆偃,工贾竞臻。——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5) 又如:偃武(停息武备);偃革(停止战争);偃戢(停息);偃鼓(停敲战鼓。指罢战);偃兵(停战)
(6) 倒下;倒伏 [lodgy]
天大雷电以风,木尽偃。——《书·金鰧》
东面偃旌。——《仪礼·乡射礼》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7) 又如:偃倒(倒伏);偃草(风吹草倒)
词性变化
◎ 偃 yǎn
〈名〉
(1) 通“匽”。厕所 [lavatory]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庄子·庚桑楚》
(2) 〈方〉∶度量 [measure]
今浙江以身及手比繫物之高下、长短为偃,偃、隐古通。——章炳麟《方言》
(3) 古地名 [Yan]。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4) 姓
[①][yǎn]
[《廣韻》於幰切,上阮,影。]
(1)仰卧;安卧。
(2)倒伏。
(3)覆盖。
(4)停息;使停息;止息。
(5)短矮。
(6)犹避匿。
(7)厕所。
(8)“鼴”的古字。见“偃鼠”。
(9)古地名。春秋邾国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10)姓。
[②][yàn]
“堰1”的古字。
【卷八】【人部】偃
僵也。从人匽聲。於幰切
偃,僵卧。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匽”作声旁。
僵也。小雅。或棲遟偃仰。論語。寢不尸。苞注曰。不偃臥布展手足似死人。左傳。偃且射子鉏。晉語。籧篨不可使俛。韋注。籧篨,偃人。參同契曰。男生而伏。女偃其軀。及其死也。乃復效之。水經注曰。徐偃王生而偃。故以爲號。凡仰仆曰偃。引伸爲凡仰之偁。从人。匽聲。於幰切。十四部。依玉篇先偃後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偃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发音】yǎn wǔ chóng wén
【解释】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出处】《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
【发音】yǎn wǔ xī gē
【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发音】yǎn wǔ gāo bīng
【解释】见“偃武息戈”。
【出处】《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发音】yǎn wǔ xíng wén
【解释】同“偃武修文”。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韦偃(公元8世纪, 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韦偃:(公元8世纪),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侨居成都(今属四川省),生卒年不详。官至少监。善画鞍马,传自家学,远过乃父,与曹霸、韩干齐名。画迹有《双骑图》《牧放人马图》《三马图》《散马图》《沙牛图》《松下高僧图》等2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言 偃(公元前443年, 子游, ),言 偃:字子游,生于周敬王十四年手贞定至二十六年(公元前443年)。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