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字五行属性是“土”,适合生辰八字缺土的孩子起名使用;
己字笔画有3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己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己字不是常用字;
◎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详细字义
◎ 己 jǐ
〈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词性变化
◎ 己 jǐ
〈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己 jǐ
〈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①][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1)天干的第六位,用以纪年、月、日。
(2)自身,自己。
(3)古“紀”字。
(4)用于句中。无义。
[②][qǐ]
[《集韻》口起切,上止,溪。]
姓。汉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朝·高适《别董大二首》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唐朝·高适《送魏八》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清朝·查慎行《三闾祠(平远江山极目回)》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宋朝·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发音】kè jǐ fù lǐ
【解释】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发音】kè jǐ fèng gōng
【解释】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发音】kè jǐ shèn xíng
【解释】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处】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发音】xìng bù yóu jǐ
【解释】兴:兴致。正在兴头上难以控制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她姨姨倒不是个媒婆子;不过是兴不由己,有口无心地张嘴搭话。”
齐己(864?—943后, 潭州长沙人),唐僧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段成己( 诚之, 金稷山人),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穆修己( 唐朝),穆修己:著名唐朝诗画家。 唐玄宗执政时期,会内殿牡丹开。唐玄宗问穆修己曰:“今京邑盛传牡丹诗,谁为首出?”穆修己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可为首出。” 唐玄宗感慨不已,嗟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