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道尽了和谐的真义。
3.中国自古讲求和而不同、敦亲睦邻,同东南亚文化深度契合。
4.忠诚不偏私,和而不同、刚柔适中,恭敬,恒常,孝敬父母,友于兄弟。
5.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6.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
7.“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0.通过分析李氏兄弟对基督教思想所做的本土化尝试,本文试图证明明末儒生在接受和吸收异质文化时,所秉持的根是儒家“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中庸心态。和而不同造句。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也是建设和谐的现代社会的精神指南。
首先,和而不同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兴旺。
家庭和睦是生活幸福的基础,我国古代有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之说,这是和而不同。家庭中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不能有不同意见,很显然是不能给家庭带来和谐兴旺的。
其次,和而不同是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和而不同是一个人真诚坦荡、胸怀宽广的体现,同时,一个人只有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才能。
因此,一个人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才能在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
最后,和而不同会让国家走向成熟大气。中国曾顶着世界反华势力的强大压力,始终遵循着和为贵的思想,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力挽狂澜,倡导求同存异,促使会议得以胜利召开,维护了各国间的和平,更重塑了一个大国的威望。
因为和而不同的思想,才有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现在虽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但一定要坚持和而不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和而不同 读音:hé ér bù tóng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君子不器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和而不同:不同的事物,互相和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谓之和。同一类事物,集合在一起,谓之同。古人重和而轻同。“和而不同”,谓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虽所见各异,各不苟同,然能和谐统一,不求“专同”。
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有容乃大比喻要象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要包容一切。祝你好运
1、出处: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征即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世界大同”,此种世界又称“大同世界”。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2、释义: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苟同
“大同”——理想世界,大同社会
综上,“和而不同,方为大同”的意思是:每个人和睦地相处,但是不随便附和苟同他人,为人处事有君子之风,这样的世界才是理想中和谐的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