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古圣先贤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古圣先贤语出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我们也不懂。
意为古代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圣贤之士,古圣先贤并不是什么机构为其册封的,而是因其品德以及做出的贡献,为后世统治者或者人民所推崇或敬仰的人。
古贤首推我们的祖先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才德,顺应天敌,体恤爱民。
功绩1.和炎帝,战蚩尤,定华夏国基,一统华夏。
2.制造指南车
3.吩咐仓颉造字
4.划分天下地理,创造天文立法。
5.发展农业实行田亩制度。
尧舜禹三帝
黄帝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首领,都是德才兼备,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尧帝,上古五帝之一,年老后让顺代替执政,开启禅让先河。
才德,尧的品质和才智非凡绝伦,“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功绩1.确定四季,为后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制定法律和“五种家庭伦理”,设立执法官员,开创了依法治国。
3.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
舜帝,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才德,善于用人,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
功绩1.修善法律以法治天下。
2.选贤任能确立官职。
3.重视农业发展,统一历法。
4.发展艺术,推动文明发展。
禹帝
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才德,体恤民意,勤劳为公,三过家门而不入。
功绩1.治理黄河,发展农业,百姓安居乐业。
2.建立夏朝,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入奴隶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道教始祖。
才德,谦虚谨慎,无为自然与人无争,尚贤爱民。
功绩,1.《道德经》一书,为中国哲学体系建立坚实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外哲学的发展。
2.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志国安邦对后世安邦治国影响很大。如田齐的黄老之学和汉初的黄老政治都是官学、显学,用来治理国家,并成就了齐国霸业和文景盛世。唐初把道教定国教,推行垂拱而治,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仁宣之治”。清初推行轻税减赋政策,成就了“康乾盛世。
孔子
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才德,见贤思齐,仁爱思想
功绩1.整理我国第一部古书《诗经》,著作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
2.提出仁爱思想,主张以德为政。
3.创立学校,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冲破了教育上的分配不公。
最近我在看《大明风华》,我认为大明皇帝永乐帝朱棣也堪称先贤,他一生功绩卓著1、《编修永乐大典》2、郑和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额国家个地区,加深了中国和东南亚、东非额友好关系。3、改革吏治。4、迁都北京。5、建造紫禁城。试问历朝历代,上到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有谁是十全十美呢?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没有错误,一是没有出生的,一是已经去世的”。所以在我心中朱棣,也堪称先贤。另外朱高炽宅心仁厚、智慧大度。朱瞻基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韬武略少有人抵他们父子二人也堪称先贤。
可以。
古圣先贤本身就是值得别人尊敬的人。古圣先贤是那种让人一见感到亲切,长久接触感到愈加敬佩,孔子弟子说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别人与他交往越久越觉得由衷敬佩,尊敬!而古圣先贤嬉笑怒骂,发怒的时候也说脏话,开玩笑的时候也不一定讲什么礼仪,做人做事小的方面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但是当他们遇到大的场面马上知道该做什么,立刻能随物赋形,像水一样,做到最好。
谢谢朋友,我来试试。
说实话,上大学时,刚刚接触古圣先贤的著名论著,基本上深信不疑。后来读得多了,渐渐发现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就不再完全相信,而开始了怀疑,甚至可以说是质疑。
尤其背诵了辛弃疾词《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词以幽默调侃之笔,正话反说,揭示现实社会的颠倒,以至古书上全错了,没有半句可以信赖。昨晚我醉倒松树旁,问松树我醉得怎样?松树摇动,似觉要来搀扶,我就毫不客气地推开,“去你的吧”!
由这首词,我懂得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辟论断。
从此,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开始“中医辩证”,即用“中医辩证”的思维和态度对待所有的著作和理论,从而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包括对孔子、孟子的理论也概莫能外,只有“中医辩证”,才能汲取健康的营养,而避免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譬如,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全都是以偏概全的一家之言。而真正妥善的观点则是英国培根“人的天性有如野生的花草”。马克思称赞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不再赘述,总之一句话,对古圣先贤的著述也要中医辩证,从而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才是健康有效的学习方法。
孔子,证据如下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一个好问题。
哲学总是回归本原,科学总是面向未来。
哲学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意义”,科学(特别是技术)需要回答的问是“效用”。
“意义”是人与这个世界的基本关系,它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是否值得活下去”(加缪),效用是人和世界本身的一种中介,它要说明的是“如果我用了这种办法,能不能取得成效”。
哲学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判断 科学的基础是对因果的判断。
哲学的“始基问题”没有什么变化,比如“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我是什么”。科学却日新月异,比如4G,5G,6G...
哲学问:有没有比现在更值得过的生活?科学说:有没有更快更新更强大的功能?
哲学总是回归,回归到所谓“轴心时代”,那些先哲们已经提出但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科学总是向前,向前站在前人基础上,如“哥德巴赫猜想”,相那个“1+1”前进……
这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
古圣先贤都崇尚礼数。
孔子曰“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礼仪对于人来说,它就犹如九曲对于酒的质量一样重要去厚重就能酿出美酒九曲轻薄就会导致酒质低劣。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自古《诗.小雅》有云“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周礼.春官宗伯》有云“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
《史记.礼书》有云“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北齐书.黄甫和传》有云“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从古至今,礼仪的具体表现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迭,但亘古不变的一定是人们内心那份真挚的永远充满敬畏之心的表达,懂得尊重,敬人,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的互动时,所谓礼仪最关键的初心表达。
那时候文字还不普及。人们交流和文字记载都很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