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实话不好听,花言巧语好听。明星,美人构不着,屏上美人不给你做饭吃。不与愚人争高低。
老子换位思考方法论。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zhě bù bó bó zhě bù zhī,结构是主谓式,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篇。
1、智者也只能专精少数方面
2、研究太多领域的人不可能达到智者的程度
首先,谢谢您的邀请!老子《道德经》思想,除了总体的讲”道”、讲“德”、讲“道”与“德”的辨证关系之外,几乎处处都在讲辨证法,又非常充满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智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几句话,就是非常典型的范例。我们就用大白话闲聊它们的意思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白话即:实话不好听,(太)好听的话不实在。“信”为诚信、可信、实在,“美”为美丽、美好、好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忠言逆耳”的情况,但更多的是有求于你的人,跟你说话常常会夸奖你、说好听话。这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可以较好的帮助我们,来通过语言来辨别人,或判断事情的利弊。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笼统的、字面的理解,就是善良的人不好狡辩,狡辩的人又往往不大善良。当然,我们也是要讲场合、看具体的事的。生活中观察判断人,完全可以用这个话,作为观察判断人的一种方法。但开辨论会、一些谈判,甚至涉法问题,我们又要区别对待。
“智者不博,博者不知”,大白话应该是,智慧很高的人也不是事事都知道,什么都知道的人又往往不是具有很高智慧的人。还有,如按“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来理解这里的“智者”,那么“智者不博,博者不知”,也可以理解为,真正能识人、知人的人,他的生活、朋友圈子并不会很大,相反,生活中“狐朋狗友”太多的人,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识人、知人。
OK!就闲扯至此吧!祝福您、祝福读者每天健康、开心、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