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力透纸背是什么意思

力透纸背是什么意思

力透纸背
  • 力透纸背的读音lì tòu zhǐ bèi
  • 力透纸背的繁体力透紙背
  • 力透纸背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力透纸背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 力透纸背的年代古代成语
力透纸背的解释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力透纸背的出处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力透纸背的用法

力透纸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力透纸背的典故

  • 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什么叫“力透纸背”?

“力透纸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拼音lìtòuzhǐbèi,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力透纸背成语典故主人公是谁啊?

【颜真卿】成语典故溯源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力透纸背的正确做法?

捻管法

书法爱好者都知道书法中的藏锋、露锋、提、顿、按、挫等技法,在书写用力方面包括臂力、腕力、掌力、指力的运用等。而捻管或称转管、使转,是书写毛笔字的一种技法,通俗地说就是书写毛笔字时,根据实际需要将毛笔笔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捻动或转动。

捻管技法的作用与目的

捻管技法的第一个作用是使笔锋保持顺畅的态势,确保书写的流畅;第二个作用是通过捻管随时调整笔锋在笔划的中央位置运行,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锋运笔,只有通过中锋运笔,最终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说白了,通过捻管才能使楷书的起笔稳健,使行、草书的笔画似流动的水、飘逸的云,使楷、魏体书法收锋做到苍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捻管技法的艺术效果

何谓力透纸背?力透纸背不是泼墨成堆去晕染透宣纸的背部,而是通过中锋运笔使笔锋时刻在点画的中央运行,毛笔在运行的过程中将最后的余墨通过笔锋留在点画的中央位置,在宣纸背面表现出来的则是点画中间是一道浓浓的墨迹。所以说,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只有通过捻管才能实现,如果不捻管,整幅作品全是侧锋运笔,力透纸背无从谈起,何谈书法呢?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

捻管动作的适用范围很广。小楷、中楷、榜书需要捻管,行、草、隶、篆书的大小字更要捻管,如果不捻管,在运笔的过程中就做不到中锋运笔。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篆书只有横、竖、弧三个点画,横划与竖划把握藏、运、收就行,但弧的书写不捻管则做不到中锋运笔。

不论写哪种字体都要捻管,如孙过庭在《书谱》里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成文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也就是说,真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灵性,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的笔法,便写不成样子;真书如欠缺点画功夫,就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使转的规则是大致相通的。所以,用书法的标准衡量字的优劣,不用捻管的技法都是不行的。

捻管书写的必要性

书法创作中,捻管技法的运用是很必要的,不可或缺。

一是书法表现效果不允许,书写中如果缺乏捻管技法的运用将很难表现出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是草书的字转动360度以上是不允许的。这里讲中锋运笔是通过捻管而实现的,要保持中锋运笔,必须大度数地转动或捻动笔管才能保持中锋运笔。

目前好多书法爱好者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书写中将毛笔抓的太死,没有捻笔管动作,而是任意挥洒涂抹,整幅作品侧锋比比皆是,这是没能对书写法则彻底领悟。虽然有的人在收锋的时候运用腕力去调整笔锋,但这个动作与捻管是大不相同的。

捻管只是书法技巧的一种,是思想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想要写好毛笔字,达到书法的艺术境界,就要潜心去学去练,就会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

力透纸背可以取哪些名字
力透纸背的近义词
  • 【发音】dà bǐ rú chuán
  • 【解释】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出处】《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力透纸背的反义词
  • 【发音】qīng miáo dàn xiě
  • 【解释】原意是绘画时用浅淡颜色轻轻描绘。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这个头陀,尤其凶横异常,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