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风声鹤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
1.夜里的袭扰战让鬼子随处感到风声鹤唳,吓破了胆,饱受着煎熬。
2.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3.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4.战争中逃难的人们随处感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根本静不下心来休息。
5.这一路奔逃下来,风声鹤唳,人人惊惶。
6.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7.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8.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9.月黑风高,守军在荒野中感受到风声鹤唳的滋味。
10.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
唳:鹤叫声。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淝水之战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用: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几个成语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风声鹤唳
【拼音】:fēngshēnghèlì
【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似是而非
【拼音】:sìshìérfēi
【解释】: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指鹿为马
【拼音】:zhǐlùwéimǎ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
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