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
  • 草木皆兵的读音cǎo mù jiē bīng
  • 草木皆兵的繁体艸木皆兵
  • 草木皆兵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草木皆兵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 草木皆兵的年代古代成语
草木皆兵的解释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草木皆兵的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草木皆兵的用法

草木皆兵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草木皆兵的典故

  •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用草木皆兵造句

1.历史上的“蒿人得箭,死士砍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都是用智谋夺取胜利的范例。

2.面对千军万马,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要胆怯到草木皆兵,要知己知彼,然后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3.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高考已然被压得走了形。

4.尤其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领导层的任何变动都会让公司上下草木皆兵

5.艾滋病的危害的确使人谈虎色变,但面对艾滋病患者也不必草木皆兵、惊恐万分。

6.小明做了亏心事,事事都草木皆兵

7.思维方式几乎都成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了。

8.你这样疑神疑鬼只会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最终使自己“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自己被自己打败,断送一段美丽的姻缘。

9.不由得喟然长叹“谢坚的这招‘半渡而击’好生厉害,竟然使得九十万秦兵大败亏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终至一发不可收拾!”。

10.同一切非正义的统治者一样,他们色厉内荏,十分害怕中国老百姓,简直害怕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成语草木皆兵的来历及意义是什么呢?你怎么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 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字,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 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 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 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只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悲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 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 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败,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符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 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 。公园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一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 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的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西北和北方的几个民族,趁机脱离晋朝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即所谓“五胡十六国”。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要算氐族的秦国,历史上称为前秦。它原先占领陕西一带即所谓关中之地,后来逐渐扩大,几乎占领了北中国的全部地区。那时的晋朝,偏安东南,称为东晋。整个局势形成南北对立的状态。

前秦的国王苻坚,当时气势很盛,曾亲自率领八十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大举南侵,企图统治整个中国。晋武帝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兼任大都督,并派谢玄担任前锋都督,谢琰为中郎将,共拨八万人马,前去抵抗。可是秦兵多,晋兵少,双方实力悬殊,晋朝的许多官员,都很害怕。

那时苻坚已攻破寿阳(今安徽北部的寿县)。谢玄先派广陵相刘牢之带领精兵五千,袭击洛涧地区,并且渡过涧水,打退了秦军梁成的部队,并且攻破弋阳(今河南光山县),杀了梁成和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切断秦军的后路。秦军步兵、骑兵,慌忙抢渡淮河,往北溃退,死伤士卒约一万五千人。这一仗,首先挫败了秦军的锐气,晋军威势大振。

谢玄等各路军队,乘胜前进。秦王苻坚和前锋苻融(苻坚之弟),这时不象起初那样骄傲了。他们登上寿阳城楼,但见晋军阵势严整,十分威武。苻坚又遥望城西北的八公山,见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他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敌人很强大啊,谁说他们不行呢!”苻坚开始恐惧,有点气馁了。

晋军趁机设了一计,渡过淝水,奋勇进击。苻融阵亡,秦军大乱,日夜不停地逃走,不敢安营休息。晚上听得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了,吓得不敢走大路,倦了就在田野里露宿,加上又冻又饿,秦军死的总有十分之七、八。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淝水之战”。《资治通鉴》和《晋书》等记载道:苻坚见“八公山上草木,……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后来就成为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或“风鹤频惊”,形容紧张恐怖,人心惶惶的战乱情况。前两句往往联用,说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什么意思是什么?

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

草木皆兵的作者?

作 者: 丁伯慧。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草木皆兵可以取哪些名字
草木皆兵的近义词
  • 【发音】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释】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草木皆兵的反义词
  • 【发音】wěn rú tài shān
  • 【解释】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