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量入为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1.除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操持一个家庭,也要做到经济上的量入为出。
2.统审全局,河运并治,浚河筑堤,束水攻沙,多开引河,量入为出。
3.简单来说,政府一直量入为出,没有债台高筑,预算案亦素有盈馀,因此得以积聚可观的财政储备。
4.如果你懂得量入为出,那你就可以致富了。富兰克林。
5.较低,就认定新移民太小气,这种说法对新移民不公平,以捐款为例,加拿大生活费远比原居地高,新移民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当然要量入为出,锱铢必计。
6.然而眼下,折了大半“血本”的他,不仅不得不恢复向父母伸手,而且还得降低已然形成的消费水准,开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起来。
7.他呼吁贷款人、借款人和政府“各退一步,承担责任”,并说:“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学会量入为出了。”。量入为出造句。
8.一位地方财政局预算处官员曾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预算法》要求地方收支平衡,这就造成他们在年末吃准了全年财政收入之后,再量入为出地执行支出项目。
9.根据这一精神,在根据地实行统收统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财政政策,实行统一累进税制度。
10.对这次失败的拍卖,德国政府很可能并不在乎:它们总是量入为出的为自己的债务定价,即便在困难时期,偶尔的债券流拍也无伤大雅。
1.make both ends meet
量入为出;收支相抵
2.adjust one's expense to one's income
按收入调整开支
3.base one's expenditures upon one's income
以收入为支出基础
4.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意思: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支出的多少,做到收支平衡,还略有剩余。
这样的句子多用于财政报告。量入为出 〖拼音〗: liàng rù wéi chū 〖解释〗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出处〗《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示例〗宜~,汰冗食浮费。★《明史·孙原贞传》量入为出是正确的金钱观,不为物质所左右。
历史上我国贫穷落后,财政收入量仅够当年支出。我们的计划经济就是预算多少税收就多少这就是量入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