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1.引进新科技时,最忌讳硬生生地模仿,此种邯郸学步,注定要失败。
2.用邯郸学步的方式照单全收,不知取舍,最后会将自己原有的都忘光。
3.我们教育改革,在借镜外国经验时,可不能如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4.因此,文字功夫不济,到头来恐怕还是会拾人唾余,邯郸学步。
5.未能免俗,乘此机会,邯郸学步,也来唠叨几句。
6.他学习时不会认真思考,盲目地效仿别人的方法,结果成绩没有提高,还把自己的方法给忘记了,真是邯郸学步。
7.有缺乏自信的人,才会去一味的邯郸学步,我们可不能学这种东施效颦的行为。
8.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9.干任何事情都要灵活运用,不能太死板,也不能邯郸学步。
10.我从不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出处:《庄子·秋水》原文: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译文: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而且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了。“邯郸学步”的寓意是说别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但不应盲目模仿,否则别人的长处没学到,反而丧失了原本的自我。
1邯郸学步作者是庄周庄子,邯郸学步的寓意是: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告诫人们不能盲目崇拜他人。 1、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2、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别人的人。 3、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4、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
“邯郸学步”指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邯郸学步,读音【hán dān xué bù】出处: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的意思都是学习别人,但是没有学会的意思。邯郸学步说的是以前有一个人跑到赵国学邯郸人走路,不仅没有学好,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走路了。东施效颦说的是东施学习西施一举一动,毕竟长相在那里,最后惹得大家都笑她。
zhuānɡ zi · qiū shuǐ 》
《 庄 子 · 秋水 》
原 文:
qiě zǐ dú bù wén fū shòu línɡ yú zǐ zhī xué xínɡ yú hán dān ?
且子 独 不 闻夫 寿 陵 馀 子 之学行 于 邯郸?
wèi dé ɡuó nénɡ , yòu shī qí ɡù xínɡ yǐ , zhí pú fú ér ɡuī ěr 。
未得 国能 , 又失其 故 行 矣 , 直匍 匐 而 归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