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道听途说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1.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2.对于王家的事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不甚了了。
3.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4.尽管她语气肯定,我还是心存狐疑,想来道听途说,或者张冠李戴。
5.非此,则只能是道听途说或郢书燕说。
6.据他调查和道听途说的消息,帝京之中盘龙卧虎。
7.鬼小苏撇了撇嘴,还真的以为古羲博古通今,没想到也是道听途说,还是自己叔叔告诉他的。
8.以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9.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能到处传播,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0.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
开这个专栏,不管有无人问津,我想一直写下去。故事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给专栏起名就叫『道听途说』。额,不!是『聊得来』。关于专栏的名字,来自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一段奇怪的关系》,也是专栏第一篇文章的标题。
意思是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
道听途说:成语。道、途:路。狭义为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解释: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故事: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道听途说是不可信的。因为从道路上听到的,在道路上的传说,人多嘴杂,容易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很难究其根源,是没有根据的话。
所以需要怀有疑问,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才能用来做出决策,指导实践,需要一个三思的过程,不能偏听偏信,需要全面了解。
寓意:没有依据的谣言,不足为信的信息。道听途说(dàotīngtúshuō) 【解释】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探源】《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途)说者之所造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
1、道听途说的道释义:路。在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说。指没有根据的传说。贬义。
2、【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3、【示例】: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听别人说的,不是道德的意思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称为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道:道路. 途:路途. 道听:在路上听来的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