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语言无味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1.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2.宗旨意识不强,对待群众没有春天般的温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3.古人曾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4.饮食无节,起居不时,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5.大周末说成都商报记者王越每次写“大周末说”,我都会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6.对,如果我没有保持对阅读持续的兴趣的话,我一定是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
7.语言无味是一个枯淡不断重复的过程,所以如果你对编程没有足够的兴趣,我建议你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
8.我性格乐观,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从不轻言放弃。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勉励我们说:"学习语言无味枯燥,要耐的住寂寞。"。
9.“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10.最能弘扬儒家思想、把儒家意识注射到人体内的是诗人,而不是语言无味贩卖高头讲章的腐儒。
苏轼文集》《记黄鲁直语》:“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黄鲁直:黄坚)人不读书的话,就会在其中间产生世俗凡尘变得庸俗,对着镜子照就看到自己的面目很可怕,面目狰狞,和别人谈话也会索然无味,毫无生机。此句表达的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
此句话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话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