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胆战心惊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1.被人问起时,我说奎尔的言语会使全美国的消防栓胆战心惊。
2.不瞒你说,我们在这儿守了两夜,我是夜夜胆战心惊。
3.胆战心惊的心理会妨碍外交人员的健康成长。
4.我一直胆战心惊,直到她像模像样地坐进了马车。
5.接下来的两虎相争确实令人胆战心惊。
6.过往船只经过加勒比海时都胆战心惊,最怕遇上巴伯萨一伙。
7.胆丧魂消胆战心寒胆战心慌胆战心惊胆战心摇。
8.村民院内有一个篮球大小的蜜蜂窝,家人出入时胆战心惊。
9.义正严词,任何敌人听了,都会胆战心惊。
10.不少男同志都胆战心惊,韩莎莎却主动请缨,当起了主研人的助手。
胆战心惊这四个字都没错,都是对的。意思就是形容害怕到了极点。胆字组词一般有胆子,胆量,胆识,胆小如鼠,胆大包天,胆大妄为等。“战”的意思是发抖、哆嗦。心惊就是心里不平静,七上八下的,受不了。组合在一起就是胆子小的哆嗦,心里害怕到了极点。也有用胆颤心惊的组词。
我认为胆战心惊和心惊胆战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是组词的排列,将这二个情况前后换了一下,其意思絲毫无损。
我们中国语言是有相当内涵的。一个成语与词组可以将它们前后换着表达,之后它的意思是沒有变化。例如象考虑再三与再三考虑,万语千言与千言万语等雷同。
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例句:
1.但那仍然是很让人胆战心惊的一刻,跟爸爸生活在一起。
2.贪者胆战心惊食无味,廉者胸怀磊落寝自安。
答:就是遇到了非常恐怖的事情,或者见到了非常害怕的事情,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比如说今天看了一部非常可怕的电影,例如,(鬼片)(聊斋),之类的影片,那配音和画面吓得我都胆战心惊,毛骨悚然,都不敢一个人独行独往了,过后脑子里都常常浮现出那个画面
胆战心惊是指十分害怕,心惊胆战是指害怕到了极点。胆战心惊和心惊胆战沒有多大区别,两词所表达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在形容对象上,讲法上有点小区别。比如胆战心惊,某人有恐高症,只要在高山上对下看,他就胆战心惊。再说心惊胆战,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把敌人打的心惊胆战。
胆颤心惊和胆战心惊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是证明了内心十分的害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或者是让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始终都是一种砰砰乱动,导致都是一种忐忑不安的情形,无法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平静,而是产生出来了特别害怕的情绪。
提心吊胆的意思是心也提着,胆也吊着。多用来形容十分担心。胆战心惊的意思是非常害怕。两个词都是对在面对事情时心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个侧重于担心,一个侧重于害怕。比如说,一提起那次不幸的遭遇,他总是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后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