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乘人之危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同趁人之危。
1.一切只因你心中有惧怕、有欲望,所以,小人才能乘人之危。
2.乘人之危,是国人最痛恨的下三烂的小人之举。
3.热衷于出卖灵魂、卖友求荣,那是一窝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家伙,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4.还是他觉得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要同我堂堂正正地比一场,来场男人的决斗。
5.水水发了个笑脸说,你少臭美,我绝不乘人之危,我只乘人之美。
6.我们汪家不做那种乘人之危的事情,要帮忙就一心一意帮忙。
7.拱手相让?果然好辞!你怎不说你乘人之危?
8.呵呵,乘人之危吗?卧槽,真的要死在这里吗?王艺芷她怎么办?我真的不想死啊。
9.君子不乘人之危,现在我邶国空虚,你想来偷袭,这也是君子所为?
10.你看看你,不是只会乘人不备,仗势欺人的脓包是什么?不是只会乘人之危的孬种是什么?
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大概意思都似,都属动词,小人行为,但是也些不同;乘人之危指看见人家落难或发生危机,堂而皇之的抛弃而自己来发展;而趁人之危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思,表面同情人家,趁人家不在马上翻脸等小人行为;所以两者区别是前者明目张胆的落井下石,后者是当面装好人,背后下毒手。
这里的“危”,应指天灾人祸。
一般说,人们遇到这种紧迫情况,往往举倾家荡产之力去应对。若此时,有人以不合情理的极低的价格受让对方的财产,给其雪上加霜,而对方为了急于应对灾难而不得不出让财产。这就构成乘人之危。这种人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应受到谴责。中华文字是最难懂的文字,有的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有的字相同音不同,也叫多音字,意思也是不相同的。趁人之危和乘人之危是音同字不同,意思也是不同的。乘人之危是指乖人家危难之时,迫害、损害、威胁人家。趁人之危是指利用人家有困难时威胁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