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正气
基本解释:
正大刚直的气势。
词语分开解释:
浩然: 〈方〉①形容广阔,盛大:江流∼丨洪波∼。 ②形容正大刚直:∼之气。
正气: 1.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 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 3.正派;正经。 4.正常气色。 5.谓纯阳之气或纯阴之气。 6.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 7.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 8.中医学名词。指正常的气候。
浩然正气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中天宫门派技能也以此为名。
出处: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示例:王朔《懵然无知》:“于德利一脸~,昂首走进招待所大门。”
扩展资料
近义词:浩然之气、刚正不阿
1、浩然之气
读音:hào rán zhī qì
解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白话释义: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刚正不阿
读音:gāng zhèng bù ē
解释: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白话释义:济南知府吴公为人刚强正直。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一种光明正大的气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这个气,就是浩然之气。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
浩然之气是儒家亚圣孟子提出来的。要想说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人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就非常有必要说清楚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
孟子认为有四种善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但孟子并没有说,人躺着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成为道德圆满的善人,因为善端既有可能枯萎也有可能丢掉。“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生就是不断找回丢掉的善心的过程。因此,善端只能说明人有向善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要将心中的善变成现实中的善,由善的人性变成善的人格,这个过程就是修身立德。
修身立德之道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劝人向善,人该如何向善?首先是“居仁由义”,不要去追求华堂大屋,因为“仁”才是天下最宽敞的居所,居住其中最安全;也不要去追求富贵利禄,因为行走在正义的道路上前途最为远大。人要真诚地活着,应该把行仁义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其次,人要“存心养性”,保护好心中的善端,认真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人自然可以为善。
第三要“先立乎其大”,对于人来说,身体四肢是“小体”,而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是“大体”;人生的富贵利禄声色犬马是“小体”,而行仁义做善人是“大体”,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舍大从小。
第四是“心无愧怍”,是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心平气和。
第五是“舍生取义”。人生无非取舍二字,但所有的取舍只能基于一种法则——目的和手段是否正当,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符合了哪怕是牺牲生命也要去做,不符合哪怕是有人要你的命也不能去做。
第六是“反求诸己”。最后,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身上有了“浩然之气”,就能够成为大丈夫君子和圣人,成就最高人格境界。
孟子修身立德的思想,已经渗进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呢?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心中充溢着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就像一个纯净的雪孩子,遇到不道德、无良心的事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浩然之气是人内心最光明磊落宏大刚正的心理状态,浩然之气要用仁义去培养,最大的敌人就是心有愧怍,一旦人在良心上有了亏欠,浩然之气就开始变得软弱无力直到消失殆尽。所以要培养浩然之气,就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本心,做有亏于道义和良心的事情。换句话说,心无愧怍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前提。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从“存心养性”开始,到自觉自愿地“居仁由义”,再到返回内心寻求良心本心的“反求诸己”,最后体察并听从道德命令从而让自己胸怀坦荡心无愧怍,都是要求人们,沿着挺立独立人格和道德主体性的道路,做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人才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在孟子的人生哲学中,自我是生命和道德的主宰,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切都由自我决定。南宋著名心学家陆九渊,把孟子的道德哲学概括为一个“自”字,可谓与孟子“心有戚戚焉”。
陆九渊说,“暴谓之自暴,弃谓之自弃,侮谓之自侮,反谓之自反,得谓之自得,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人都是自我残害自我放弃,人都是自取其辱,得与失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可见,祸福均由自取,人生的坦然与纷扰,无不与自己的选择有关,而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返回人的内心,倾听良心本心的声音,按照道德律令去做,就是了。
好处就是上身笔直,纠正了多年读书姿势不正产生的颈背腰问题(每天正坐打手游, 都觉得自己一身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