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1.天地之事并非生死最大,有些时候,人活的一口浩然之气,才是这世间永远不可弯曲,永远不可摇摆的尊严。
2.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丝毫不畏惧,那股浩然之气令人敬佩。
3.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
4.在这些英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特有的光明磊落,浩然之气。
5.文天祥的浩然之气对捍卫民族尊严有重要意义。
6.学习先辈们的浩然之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着重要的意义。
7.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8.倡廉洁之风,养浩然之气。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随着赤红的浩然之气越来越强,一尊高冠博带,手持书卷的儒者形象在魏迟的身后呈现。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近义词: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呼吸养生方法。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柯正气歌】曰:浩然正气道义中,至大至刚直养通;充塞宇宙外无大,其内无小太素功。——月牙山人(朱金城) 。
浩然之气的性格也就是光明磊落,大大方方,待人诚恳,诚实做事,认真负责。
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天才的发明。
浩然之气是中国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崇高的境界。通俗地说,浩然之气就是人的心中,存在的一种至刚至强至远至大的一种精神状态,它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坚持独立的人格,不人云亦云,坚持顽强不屈的气节,不为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屈服,坚持光明磊落的精神,不自私不自利,一切以道义为准绳。
用孟子的说法,一个人只有达到了大丈夫的境界,才会在心中充满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也是孟子关于道德修养境界的核心学说,是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种崇高的境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可贵的品质。
修身立德之道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他一生劝人向善,人该如何向善?首先是“居仁由义”,人要真诚地活着,应该把行仁义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其次,人要“存心养性”,保护好心中的善端。第三要“先立乎其大”,第四是“心无愧怍”。第五是“舍生取义”。人生所有的取舍只能基于一种法则——目的和手段是否正当,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第六是“反求诸己”。最后,孟子提出了“养浩然之气”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身上有了“浩然之气”,就能够成为大丈夫君子和圣人,成就最高人格境界。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大丈夫、君子或者是圣人,成就最高的理想的人格境界,那要进行道德上的修炼,只有达到了胸中充满了浩然之气,才能实现这样的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在心中充满浩然之气呢?
这个问题是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提出来的。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问孟子擅长哪个方面,孟子回答说,自己善于养护浩然之气。于是孟子就解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
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和义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从孟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首先,养浩然之气,需要内心无愧。心中无愧则胸怀坦荡生活如光风霁月般美好,心中有愧则心中有鬼行走坐卧寝食难安,这就是良心本心对人的行为的奖赏与惩罚。孟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心中充溢着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但“浩然之气”就像纯净的雪孩子,遇到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浩然之气”是人内心最光明磊落宏大刚正的心理状态,“浩然之气”要用仁义去培养,最大的敌人就是心有愧怍,一旦人在良心上有了亏欠,就会变得软弱无力直到消失殆尽。所以要培养“浩然之气”,就不能违背良心本心,做有亏于良心的事情。换句话说,“心无愧怍”是培养“浩然之气”的前提。
第二,要持之以恒,一直坚持下去。而不能一天打鱼三天晒网。这样养不出浩然之气。
第三,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第四,一切都要靠自己,祸福均由自取。
孟子的道德修养论,从“存心养性”开始,到自觉自愿地“居仁由义”,再到返回内心的“反求诸己”,最后体察并听从道德命令从而让自己“心无愧怍”,都是要求人们,沿着挺立独立人格和道德主体性的道路,做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人才有成为尧舜的可能。
在孟子的人生哲学中,自我是生命和道德的主宰,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切都由自我决定。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把孟子的道德哲学概括为一个“自”字,可谓与孟子“心有戚戚焉”。陆九渊说,“暴谓之自暴,弃谓之自弃,侮谓之自侮,反谓之自反,得谓之自得,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人都是自我残害自我放弃,都是自取其辱,得与失都是自我的选择。可见,祸福均由自取,人生的坦然与纷扰,无不与自我选择有关,而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返回内心倾听良心本心的声音,按照道德律令去做,就是了。
就是正义的意思,好的事情。